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扬子晚报〗新学期我省有近万名大学生忙着转专业
  最近,南师大张同学忙着搬东西换宿舍,摆在他面前的将是全新的生活。这学期,他通过考试,顺利从生物系转到外语学院学习。记者昨天了解到,这学期在江苏的高校中,有近万名大学生升入大二或大三后,就悄悄“改换门庭”了。
  记者了解到,现在在很多高校,“转专业”热得烫手,如某著名工科大学的一个年级有4000多名学生,但一年报名转专业有1000多人,竞争很激烈,最后能实现目标的有200多人。现在,转专业的范围越来越广,申请的条件也越来越宽泛,只要符合要求,文转理,理转文这样“大跨越”也能做得到。大学生们如果能迈过资格要求、笔试及面试这三道槛,就可以换到心仪的专业。此外,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再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江苏高校一年中能够实现转专业愿望的大学生达到了近万人。
记者调查了我省八所重点高校的新学期转专业情况,发现学生所换专业的趋向特别明显,主要是就业热门专业,而不少接受采访的大学新生表示,他们非常关注每年发布的各专业就业情况,也会和大四的师兄师姐们聊就业话题,师兄师姐们的就业状况让他们很有压力。正是这样的就业焦虑感提前到来,使越来越多的同学一跨进大学门就开始思考所学专业出路如何,自己高考志愿的选择是否投错了门,要不要换专业。
  南京一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进入高校后,一些学生志趣、爱好、特长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有了就业的压力,这时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专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就有了转专业的愿望。此外,如今转专业学生的增多,也反映出现在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并不轻松安逸,在新的就业竞争到来之前,他们想努力调整定位,主动应对压力。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目前转专业主要就是两个原因:兴趣及就业压力。而因就业压力而转专业的大约要占到8成左右。从所转的专业热度看,要么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要么是近年来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就业层次高的专业,这也体现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业的风向标作用。

  转专业理由一:专业与就业意向不对口   彭辉 南京财经大学大三 法学专业转入经济专业
  转专业原因:彭辉的强势学科是数学,喜欢与数字打交道的他阴差阳错进了法学专业。前两年的学习中,彭辉的成绩名列前茅,在院系中排名前10%,但他始终对专业没有太大兴趣。按照就业规划,他希望将来能从事与数字相关的工作,比如精算师、会计师等,大二结束时他递出转专业申请书。
  转后感觉:彭辉觉得转专业的过程比预期的顺利,从纯文科专业转至夹文夹理的专业,最大的障碍是高等数学,这恰恰是彭辉的兴趣所在,他正朝着自己就业的目标努力着。
  转专业理由二:想选择就业更好的专业   瞿培培 南京理工大学大三 某理科基础专业转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转专业原因:瞿培培的原专业是理科基础学科,学习一套又一套的理论知识,并不想考研研究学问的她,对于专业的就业情况非常关注。相比之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比纯理论基础的专业更容易找到对口工作。
  转后感觉:同属理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相同,但由于之前落下一些“偏电”方面的专业课,瞿培培花了不少工夫,现在情况已经慢慢好转。
  转专业理由三:与心仪专业失之交臂   张婷 南京师范大学大二 影视评论与编导专业转至经贸英语专业
  转专业原因:从小喜欢说英语的张婷从上初中起,定下目标要考外语专业,2007年高考时她以610分考取南师大,却以几分之差与第一志愿经贸英语专业失之交臂,被调剂至影视评论专业。上不了心仪已久的专业,进南师第一天起,倔强的张婷就下定决心走转专业这条路。一有空她就泡在图书馆读英语,碰到曾成功转专业的师兄师姐,一个劲地“讨”经验。大一快结束,她毫不犹豫地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两关。
;;; 转后感觉:进入新专业学习已有两个月,张婷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每周31个课时,比大一时忙碌不少,闲暇时还要用功补习,把落下的一年追回来。虽然辛苦李婷觉得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