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新华日报〗萌新大学生,将励志装入行囊

又一个教师节,恰逢最后一波开学热潮来临——

萌新大学生,将励志装入行囊

  910日,又是一年教师节,这一天恰逢高校迎来最后一波开学潮。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金陵学院等省内近10所高校迎来了天南海北的小“萌新”。带着行囊,打包好精神与梦想,“90”甚至“00”们,给校园注入新的活力。

跨越4800多公里,她独自来校报到

  99日,南京农业大学迎来;4274;名本科新生,其中有一名学生造就了路程花费时间之最。动物医学专业大一新生温其木·如孜从新疆出发,历经4天,换乘5种交通工具,独自一人来到南农。

  温其木家住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94日中午;1230,她从家里出发,先坐三轮车到乡里,再坐公交到县城,随后换乘小汽车到另一县城的火车站坐车,不巧的是,火车晚点4个小时后才出发。第二天1630抵达乌鲁木齐。人生地不熟的温其木,在乌市的老师家里休息了一晚,61917出发,抵达南京时已经是9;8日。带着多日的疲惫,她来到南农大,所有的行李只有一个拉杆箱和一个背包。

  此次来南农报到,还是温其木第一次离开县城,独自一人到这么远的地方。温其木说,哥哥此前在北京化工大学读书时,曾在一个国庆节来南京旅游。“他说南京特别美,发展也快。我从来没有出过新疆,就想看看其他(地方)的风景。”温其木说,父母一辈子都在新疆,母亲一直待在乡里,父亲最远也只到过乌鲁木齐。她打算,大学期间勤奋学习的同时勤工助学,争取在大学期间把爸妈也接到南京来旅游一趟。

  南京农业大学学工处宫佳告诉记者,今年迎新服务,南农大在以往“绿色通道”基础上,根据报到路程情况,新增了上限为500元的路费补贴,贫困新生到校后一周,即可收到现金补助。此外,贫困新生一入校,还将收到包含学习和生活必需品的“爱心大礼包”——文具袋,笔记本,U盘;双肩背包,保温杯,电话卡,小黄车优惠券等物件,为提前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保障。

600“爱心礼包”,他捧给贫困学弟学妹

  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南京工程学院都会给贫困新生准备一份包括爱心餐券、生活用品套装等在内的“爱心礼包”。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600“爱心礼包”全部被正在休学创业的本校艺术学院大四学生黄欢包揽。

  黄欢是南京工程学院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曾被评为“2016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之一。学视觉传达设计的他,大四开始休学创业,目前正经营着一家化妆品互联网零售平台——南京美淑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昨日上午,在“爱心礼包”发放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黄欢,在谈到为何要资助困难新生时,他告诉记者,暑假和学院老师一起走访贫困生家庭时,感到他们很需要帮助。“我也是普通农民家庭出身,是大学为我打开了一片创新创业的新天地。作为学长,我既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帮助到他们,同时也想用我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大学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只要足够自信、足够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在人来人往的迎新广场,两排巨幅海报和LED大屏滚动播放的视频吸引了众多新生和家长的眼球,海报集中展示黄欢等800多名各类优秀学生典型的青春风采,视频里播放着各班班主任最想对新生说的话。“没想到一进大学校园就能耳闻目睹高年级学生的风采和老师们对孩子的期许,真蛮励志的!希望我孩子通过努力,也能出现在海报上。”一位新生家长笑着向记者表示。

24节气斑马线,走出励志人生态度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迎新现场,一条创意斑马线吸引了新生们争相拍照。在大礼堂门口的马路上,由南到北,在一对对脚印中按顺序分布着雷电、雪天、雨天、阴天、晴天等天气图标,过马路时,踩着这样的斑马线,便从坏天气“走”到了好天气。

  在逸夫楼附近和沁园宿舍区,记者还看到了春季、冬季和24节气主题的斑马线。有了樱花、腊梅的装点,斑马线不再千篇一律,而是迸发出昂扬向上的生机。24节气斑马线运用了相应的花卉或动物元素,每一条斑马线对应一个节气,五彩斑斓,节气的魅力跃然而出。原来这是学校在开学前特意组织征集的一大批斑马线设计作品,设计者2016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朱洪萱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新生,他们用艺术手法绘制了特殊的斑马线,通过不同的气象元素折射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经历风雨,人生也会雨过天晴。

  与斑马线一样融入励志设计的还有南财大仙林校区德经楼的三楼长廊里,学生手绘的14米励志画卷。在画卷上,以马里奥为人物背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缩小版的图书馆、高大的行政楼、经典的教学楼等都生动出现,画上还悉心地贴上了对新生们从大一至大四各个时间段的学习生活建议。大三学生倪同学表示,这些是学院优秀的学长们,花了5个晚上,一笔一画写的。国贸学院党委书记张阳军说,“马里奥从一个水管工最后成为超级英雄,是励志榜样。大学四年经历的种种磨砺都是成长所必需,希望新生们可以好好规划自己的四年,不同的轨迹,同样的蜕变。”

  (2017-7-11 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