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时代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为付 张晓磊
; ;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这看上去与服务业关系不大,但从产业关联角度来观察,恰恰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工业设计、制造业智能化、金融服务等等,既是创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行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之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在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贡献的GDP比重通常超过70%,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吸收就业的能力远超农业和制造业。但在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直至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才超过制造业;直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才超过50%关口。
目前,就服务业发展结构来看,我国服务业仍以面向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为主,而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严重不足,而且财务、设计、广告、公关、商务咨询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市场基本被外资跨国公司垄断,本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存在被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困境。最后,就城乡差距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基本都聚集在城市,服务客户以城市居民和企业为主,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非常严重的现代服务业缺位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因此,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就必须要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建成体量大、种类全、质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服务业打造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稳定器。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交叉融合、相互支撑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拥有非常好的比较优势。我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制造业企业集群,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客户群体,也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毕业生规模,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要素,再加之适当的政策引导,未来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必将大有可为。当前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在于要培育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补足国内市场高端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完善和壮大,还可以与我国的优势产业——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因此,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交叉融合,借助制造业基础优势,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在打破两个行业间的隔阂与壁垒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在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中,我们要依托我国制造业企业集聚带来的体量最大的“本土市场效应”优势,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第三方设计、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公关会展、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广告推广、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打破行业边界,延伸其自身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向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例如,可以鼓励企业学习爱立信、IBM等优秀跨国企业的发展道路,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由单纯的设备供应商,向提供系统集成总包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农业现代化,融合协同发展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消费能力差,居住分散,导致农村服务业一直呈现以低端消费性服务业为主,服务供给总量小、质量低、门类少的特征;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制造业以中小型私人作坊、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主,农林牧渔企业也大多不成规模,因此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更差。中国农村高质量现代服务业的长期缺位也是导致中国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离开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中国农村单靠农业和制造业难以充分解决7亿农民的就业、脱贫和增收问题。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之一,就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助力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革新浪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动现代服务业进入农村市场,也是在帮助我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更为广泛、更有增长潜力的市场空间,对服务业自身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总的来说,过去中国农村的服务业缺位,本质上是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束缚导致的。过去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落后,服务提供商必然只会在客户聚集的城市中出现,小城镇或村庄的经济规模小、客户分散,服务业企业深入农村所能获得的商业利润不足以覆盖其成本,农村服务业供给自然就会严重缺位。随着“互联网+”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革命浪潮的兴起,日新月异的交通和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服务业企业远距离提供服务的营商成本,这就使得城市里的服务业企业面向农村提供高质量服务具备较大可能。因此,在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借助“互联网+”的业态模式和技术手段,降低城市服务业企业为农村客户提供服务的营商成本,这必然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对边远山村居民进行异地搬迁、集中安置,早日实现“村村通”工程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出台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惠农的专项扶持计划,为企业搭建三农相关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农资租赁等互联网平台提供政策便利和资金扶持,政府还可以为现代服务企业面向农民提供的技能培训项目,比如淘宝大学等提供奖励和补贴。最后,在具有一定制造业或农业企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制造业或农业大项目、大投资的刻板观念,要给予配套服务业投资项目足够重视,积极吸引与当地优势制造业或农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投资农村,实现本地范围内的三大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磊,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讲师,博士)
(2017-12-22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