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力质变需科教经联动发展
古人有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翻开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会议日程表,创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门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程永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看,国家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只有不断提升创新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才能通往繁荣发展的光明大道。
创新不仅意味着科学技术创新,也意味着体制机制创新,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只有全面创新,才能真正激发出蓬勃活力。“目前,中国在科技人力资源等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有明显优势,并具有较高的吸收国际技术溢出能力,但还存在着科技资源布局分散,中小企业创新得不到足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不高,新人才的流动性与成长性较弱等问题,特别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创新能力提高。”程永波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程永波表示,创新关键靠科学,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而创新能力则取决于科技与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提高国家的创新力就必须推动科学、教育、经济的紧密聚合、正向耦合、深度融合。只有科教经联动发展,才能产生创新效率的质变,获得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
在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如何提升创新力,产生更多的创新效益?程永波建议:一是完善科教经联动的载体平台,以“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建设重点,以标准、协议、技术规范与资源集成为手段,推进创新资源的共享;二是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构建以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政府部门、中介组织、金融机构为辅助的持续、紧密的网络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将创新的“孤岛”串成“岛链”;三是构建校所企共赢的体制机制,将“共赢”的理念贯穿于合作的全过程,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通过制度规范、合理分配、协商沟通形成具有约束力与管控力的合作机制,保证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2018-4-17 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