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农民日报〗节粮应从减损开始

粮食从播种到餐桌经历了哪些环节?种植、收获、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一个都不能少。

在诸多环节中粮食产后损失了多少?研究表明,目前机收粮食的损失率在10%左右,略高于人工收割的损失率;运输、储存与加工环节大致会损耗5-10%的粮食。“百分之十几的数字在较大的产量基数下,损耗已经非常大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十分忧心这种“隐性的浪费”。

“我国非常重视粮食产后减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介绍,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县建立了30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大大减少了生产环节的产后损失;通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使800万户农民降低了农户储粮期间的损失;通过粮库“四合一”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粮食储备环节的损失;通过“四散化”运输,减少了粮食转运环节的损失。

损失量为何还是比较大?减损技术不强、资金投入不够、质量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等也正是委员们“操心”的事。

为此,程永波建议,要加强技术攻关,推进节粮减损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继续围绕节粮减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实施节粮减损专项行动;加强立法修规,建立节粮减损法治保障长效机制。

为了推动节粮减损工作落实落细,赖应辉建议,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各环节减损目标,将粮食减损工作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加强储粮库建设,增强粮库气密性,提高低温储粮、氮气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的成效;加强粮食专用码头建设,全面推行原粮“四散化”运输。同时,他还建议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扩大粮食产后服务面;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减少农民储粮期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有效节约粮食资源。

2021-3-5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