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至2007年5月,我正在参加母校研究生入学资格面试,面试官们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旁,每个人看上去都带着新奇和严谨的表情,我很紧张也很激动,紧张的是担心自己回答不准确,激动的是离自己的研究生梦想更进了一步。很庆幸,我如愿跟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学习了5年时间,收益良多。导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治学严谨,即使是重病时期仍坚持工作,以至于我会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一直在模仿他的治学。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再专注于培养学术性人才,而是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将专业硕士定位为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强调其应用性。2010年1月教育部设立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截至2017年底,获得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超过了100所。在新的形势下,每一个培养单位都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将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在培养专业硕士的过程中得以实现。2015年上半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各专业学位授权点都展开了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备性的专项评估工作。在学科负责人的带领下,我参加了本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评估小组,撰写自评报告。我们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办学条件、招生质量、培养效果等方面梳理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并专门开展了一次专家评审会。现场一位专家提出的问题至今记忆深刻,“你们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围绕特色办学,又提供了哪些保障”。他在现场提出的金融学科“微观化、从数量化、交叉性”的新趋势教会了我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金融学科。我意识到,特色办学往往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味。根据全国金融教指委确定的一般标准,鼓励培养单位从自身已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积累的优势学科实际出发,挖掘潜力、整合资源、特色办学,构建目标明确、制度完善、管理有序、实效明显的多元化金融专硕培养新模式。我意识到,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研究人员的精英教育,而是具有职业及专业培养的大众意义。
借此契机,我们启动了金融学硕士学位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对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中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还要突出应用和创新,发挥本专业的优势,突出本专业的特色,面向实际,加强对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记得在专项工作讨论会上,导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改善课程设置的建议。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第一,金融学研究生部分课程学习本科化。许多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基础薄弱,老师在课堂讲授时发现学生没有反应,就只好降低难度,导致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趋同。教学反应学科前沿不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够关注。第二,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学科交叉渗透。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金融的发展出现了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金融学与法学、数学、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学生知识体系要求更加广泛,单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较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金融学课程设置上还必须做到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结合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的要求,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结合办学特色,我们顺利修订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涵盖了金融基本理论、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务分析等多个层面。
那一年,我获得了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在新的培养方案下,我自己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和《农村金融专题研究》,作为任课老师,我摸索着不同类型课程的最优授课方式。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载体,案例教学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大有裨益。但是,若要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案例的选择很重要,不仅要选择一些金融学中的经典案例,更要选择一些能够反映金融学的最新发展形势和新问题的案例,使研究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开拓视野,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积极参加了由金融教指委组织的案例教学培训,开始尝试着自己去撰写教学案例,并向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大赛组委会提交了作品。在与同行评审交流的过程中,我阅读到了非常优秀的案例和教学手册,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专题研究课程,则更侧重于立足研究的前沿,全面、系统地把握研究领域的状况,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整个历史进程及目前的热点与主要分歧,形成有创新性的研究设想与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能使那些期望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及准备。将专业知识与具体金融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听取了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从课堂中延伸出的科学问题被我和学生提炼出选题参加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的比赛。我带领学生开展田野调查,指导他们选用恰当方法,帮助他们厘清思路。当学生成功立项消息传来,我感到欣慰满足,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研究生的培养更是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当然,人才成长不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层次,还取决于他的专业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每一位研究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不同的定位,有的研究生是希望将来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有的学生是对金融研究感兴趣,想在未来从事金融学术研究。面对不同的需求,我们却有必要要求学生树立统一的全面质量观,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学风,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团结合作、献身事业的精神。对于我这样一名年轻硕导,常常因为学生的各种疑问和意外而措手不及,例如有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厌学的,有私自离校去找工作的,有求职不顺而沮丧的,在这个过程中,前辈们给予了我很多的经验指导,帮助了我,也帮助了我的学生。
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将进一步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业将面临更多的考验,金融学研究生教育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提升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未来改进的方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沿着过往的足迹与道路,我将秉持一颗赤子初心,牢记岗位使命,将“治学必先做人”贯穿于培养全过程,作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尽我所能,为研究生教育贡献绵薄微力。
金融学院教师 莫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