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我校财政与税务学院唐祥来教授经常这样说。长期以来,唐祥来潜心教学,传授知识和做人之道;专心科研,筑牢教学和创新之基;热心育人,专注教育和诲人之本。平日里,他待人温和,脸上常常挂着亲切的笑容,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和欢迎。回顾从教以来的悠悠岁月,唐祥来始终秉承自己的初心,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诲人不倦。今年,唐祥来获评第三届“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名师”,此次评选全校仅3名教师入选。
“我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这是我永远的情结”
唐祥来本科学习化学专业,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安徽一中学任教,教授高三年级的化学。经过一年的辛勤教学,他的学生斩获了全县高考化学学科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在这一年里,我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责任与担当,收获了教育的成就与荣光。也正是这一阶段与学生、家长的相处,让我对校园产生了至深的热爱。”唐祥来说,“我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这是我永远的情结。”
1991年,唐祥来获得企业管理第二学士学位后,去企业从事过一份薪资还算丰厚的工作。两三年的时间一晃而逝,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他毅然辞去工作,重返校园,继续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财政学博士研究生,又再次投入到他喜爱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来。“学校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希望尽我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唐祥来说。
2006年10月,唐祥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我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这一坚守就是15年。他的教学集中在与财政学相关的课程上,先后教授的课程有“财政学”“财政与金融”“财政与税收”“金融学”“国际金融”“非营利性组织管理”“中级财政学I:理论与模型”“公共经济学”“民生财政与美好生活”等。
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热爱。15年来,唐祥来每年为200多名本科生、10多名研究生教授财政学相关课程,每年的学生评教均分都在91分以上。“唐教授学识渊博,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令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唐教授讲授的国内外各种财政案例,我对中国财政理论和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现实生活中的民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能够有机会听到唐教授的课,我感到非常幸运。”李同学如是说。
唐祥来以教书育人为乐,并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2010年以来,唐祥来与业界同仁合作出版财政学教材四部,一部获批财政部规划教材,一部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另外两部都是“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其中,《财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获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财政学学科建设方面,经过唐祥来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财政学专业于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2015年,唐祥来负责的课题两度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财政学”课程获得校级多个立项支持,如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翻转课堂、教学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在线课程、一流课程等。
打造不一样的“翻转课堂”
走进唐祥来的课堂,不由被他的讲授深深吸引。“中国政府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总是尽一切所能解决民生问题。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大量投入疫苗的研发、生产和接种,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健康福祉放在第一位,并向世界很多国家提供抗疫帮助,彰显大国风范。”唐祥来学贯中西,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常以案例教学凸显民生与财政的主旨。他心系农村,时刻关注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在课堂上,他会播放农村题材的纪录片,并以此为切入点,感召同学们担负起扶农助农的社会责任。他说:“我们的祖先都来自农村,那是我们永远的根。无论走到哪里,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基于教学研究,唐祥来创设了以问题导向型驱动为核心的“三七翻转课堂”培养模式。“三七翻转课堂”中的“三”是指培养的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辅导;“七”是指课中实施的七个步骤,即目标、准备、网络学习、课题设计、课题论证、演讲与讨论、课堂总结与提升。在课中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参与演讲与讨论,可以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提升语言表述能力、思辨能力等。在课后辅导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选题,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暑期实践等等。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得到一个持久、连续的发展机会。在接受“三七翻转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唐祥来说:“我们会追踪培养的毕业生,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通过毕业生自我评价、单位同事评价、单位领导评价,来了解他们的后续发展。再通过评价反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向更深层次推进,形成良性循环,为社会培养更多政治方向正确、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创新
“2003年,我在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在这期间,我有幸认识了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Assa Hussian教授,继而与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研究高等教育PPP。2010年,我带着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水利基础设施PPP’到英国做访问教授。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我对该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拓展了视野。”唐祥来回忆道。从此,他的研究渐渐聚焦于公共经济与管理,尤其是在PPP领域的研究在业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唐祥来先后承接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PPP领域的研究课题9项。其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研究》获批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PPP政府担保财政风险测度、管理模式及其政策构架研究》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研究——基于PPP治理视角》获批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研究》获批2007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获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基于PPP视角》获批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学术论文22篇、专著1部、研究报告5篇,2篇咨询报告在江苏省社科成果要报上发表,2份研究报告被福建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采纳。
科研成果不仅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更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强化了实践教学,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唐祥来早年就关注到偏远农村的供水问题,他接受云南水利厅的委托,带领科研团队,深入云南西双版纳实地考察,近距离触摸到农村的脉搏。“云南偏远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辗转起来非常辛苦。尽管遇到住户分散的难题,但是我们与云南水利厅合作,历尽艰辛,终于建成了农村PPP供水项目,解决了一万多户农村居民的用水问题,让他们不再只能依赖山中井水与天降雨水。”他欣慰地说,“这也算给山区人民谋了些福利吧。”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工作的根本。”唐祥来说,“育人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个过程。育人效果与育人目标、手段方法和实施路径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今,唐祥来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冯笑、刘晓慧两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陈玮玥等同学的“南京乐龄服务中心PPP项目”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王盼盼、蒋一帆等10余名研究生以主持人身份申报的项目均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吕丹、王瑾等7名本科生以主持人身份申报的项目均获批“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据了解,经唐祥来指导的参与实践创新训练并获得能力提升的学生已达100多人。
“多年来,唐祥来老师对待教学工作严谨认真、兢兢业业,并不断与时俱进。他授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幽默风趣;他悉心指导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深受学生喜爱。”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朱军评价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祥来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不要求学生天赋异禀,但希望学生一定要有“不坠青云之志”,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唐祥来说:“我或许不能成为学生一生的摆渡人,但会是学生永远的守望者。”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报》2021年6月1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