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南财人物 > 正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访我校教学名师王玉春教授


他,颀长瘦削的身材,炯炯有神的双眼,总是露出平易近人的微笑;他,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诲人不倦;他钻研学术科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待人接物谦逊有礼,爱生如子。执教32年,他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获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评为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首期培养计划拔尖人才、校首届教学名师……他就是我校会计学院王玉春教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王玉春教授,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魅力吧!

教学:锐意创新,与时俱进

1983年大学毕业之后,王玉春教授就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至今已走过了32个春秋。

王玉春教授认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学会言传身教,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他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式、启发式教学;将案例教学、讨论、实验环节与课堂讲授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将经典的上市公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剖析案例;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汇于案例之中,开展《财务管理》案例实验实训教学。

王玉春教授在财务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他看来,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其技术性较强,既要着眼于国际视野,又要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此,他在财务管理案例课上鼓励学生“唱主角”,教师为辅,让学生利用专门的案例和软件,根据实际的财务资料撰写财务管理和分析报告,使得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财务管理“实战阶段”。

王玉春教授始终秉持着“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思想。“厚基础”是指学生的“看家本领”(即专业课)的基础一定要打好;“宽口径”则是指学生涉猎的知识面要多而广泛。以会计专业为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资产评估,这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定要打牢;同时明确,会计又属于管理学科下工商管理的分支,是一门三级学科,除了管理学,还需要适当熟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税收学等方面的知识,多面多点地学习,最终一点一线相连,面与面相互拼凑,形成一个立体能动的“应用知识”体系,学习也不会再局限于一个平面之内。

同时,作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负责人和校课程组负责人,王玉春教授一直瞄准国内外一流课程的建设水平。他要求课程组教师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赴海外进修以及其他国际交流的方式,了解掌握国内外学科理论前沿并进行交流,根据国内外财务管理和理财环境的变化,吸取国际前沿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此外,他还负责建立了课程网站和网上电子课程资源,统一修订了课程教学课件、电子版作业、考试题库资源等,为同学们学好这门课程提供了便利。

王玉春教授表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作为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了解国内外前沿的管理方法及理论,关注经济与管理政策的变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和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再将自己所学所知融会贯通,运用到课堂上,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同学们。

王玉春教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栽培,还关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他作为校赛前听课指导组成员,参与指导青年教师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环节的工作,有的青年教师获得了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

科研:卓越进取,孜孜不倦

王玉春教授将自己的工作分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以教学为主,书本知识能为科学调研、社会服务提供理论基础,而科研与社会服务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又反哺于教学过程。”王教授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法,正确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

王玉春教授除了在教学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和方式,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高新技术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本保障战略研究”)、省“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课题(“安徽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的研究”)和省部级一般资助课题共10项;出版专著与教材9本,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本保障战略研究》专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主要结项成果,主编公开出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为教育部招标立项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江苏省精品建设教材、精品教材;他所负责的《财务管理》课程是江苏省精品课程;“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一文(发表于《会计研究》)获我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财贸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管理》、《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光明日报》经济理论版、《中国经济问题》、《财贸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2篇……目前,王玉春教授主持省级立项“以重点教材建设为基础的高校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同时还担任“基于信息不确定性的风险导向审计及媒体功用研究”和“碳披露、碳绩效与市场反应:基于中国情景的研究”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第一参与人。

除了教授本科生之外,王玉春教授还是会计硕士研究生及MBA在职研究生的导师,他对其弟子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研究生必须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拓宽研究视角,并积极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他还定期与研究生交流学习与科研,碰撞思想的火花。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对外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在他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2012年、2013年,他的研究生主持的课题分别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育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高中毕业之后,王玉春教授作为知识青年从城市下放农村。谈到下放农村的这段经历,王玉春教授感慨颇多。他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种“能吃苦”的精神,这种精神也烙印在他心中,经过岁月的积淀,成为了一种财富。他喜欢和学生聊人生,希望学生也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有所感悟,培养自己“能吃苦”的精神,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认知。

作为人师,王玉春教授十分热爱教师这份工作,这是支持他站在高校教学岗位32载的重要原因。他说:“教育,即教书育人,是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引导学生。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输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他们创新、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面对许多对自己前途陷入迷茫的学生,老师更要充当起他们人生向导的角色,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学生的未来指引方向。”他鼓励学生对未来要有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华;找准自己的定位,志存高远也要力所能及;将重心放在现在的学习中,这样才能为今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玉春教授常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与他们交流、探讨问题。他的学生说:“上课时,王教授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我们,会时刻提醒同学们收起手机,认真听讲。他也时常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从听王教授上课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很敬重他。”

“待人谦和有礼”“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学术研究专注踏实”……面对各方的高度评价,王玉春教授谦虚地说:“获得‘教学名师’这个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但也深感责任重大,这将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前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更新,几十年前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过时,我不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个学习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我的身边有许多教学水平很高的老师,他们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大家都在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大家学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凭借多年对教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术研究的纯粹执着,对莘莘学子的无私付出,王玉春教授才成为同事眼中、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名师。

校报记者  李思帆  刘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