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气质优雅,短发微卷利落,眼眸柔静清澈,明亮澄净。她专业功底深厚,热爱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她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在2017年度南京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公开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同年在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获江苏省二等奖。课堂之外,她潜心笔译,笔耕不辍,目前已翻译出版了《这就是爵士》、《伊斯坦布尔孤儿》和《罪有应得》三部著作……她就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程水英老师。程水英在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任教已有十五年,她深知英语专业的教学不易,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教学者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近程水英老师,聆听她在教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吧。
三尺讲台 传道授业
程水英1994年开始参加教学工作,2003年,她从广西大学研究生毕业,应聘到我校外国语学院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她任教过《基础英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写作》《英国文学导论》《希腊罗马神话》《圣经释读》等多门英语专业的课程,平均每周要上15—20课时。每次上课前,程水英都会精心准备上课所需要的课件和材料。课件的准备并不是一个简单制作的过程,她会把专业知识与实用技巧相结合。例如在《高级英语写作》课上,关于如何描写细节,她会事先准备“拿破仑王座”的图片和相关素材,让学生现场进行描述写作,逐一批改,帮助学生仔细推敲用词。尔后再通过王座的装饰来展开,历史文化信手拈来。有时,她会组织一场关于“艺术院校是否应该招收整容考生?”的辩论,学生们二十多分钟的辩论,她写了满满一大张笔记,尔后逐一点评,将辩论内容联系到英语专业四级的应试写作,如“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应否删改”等。学生说:“上程老师的写作课,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程老师非常懂得把道理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程水英在准备《希腊罗马神话》这门课的时候,为了做出一份满意的课件,她浏览了大量的外文网站,翻阅了众多的书籍,自己设计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课程计划与教案。
“我认为大学的课堂不应该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程水英坦言。《希腊罗马神话》是她任教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她参加南财教师公开赛的一门课。这本书中,部分词汇冷门生僻,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她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预习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在课堂上再请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上台演讲。“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等到演讲的同学说完以后,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地发表他们对演讲内容的看法和观点,程水英也会做相应的点评和指正。有时候她会播放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剪辑视频,化抽象为形象,活跃课堂的氛围。
为了使学生跟进课程的教学,她也会恰当地调整课程的难度。她每次的课程内容都会包含知识巩固和温习环节,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当堂课所学的内容。程水英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课堂的几节课,她也会定期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平时也会通过微信与QQ回答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相关问题。
参加比赛 提升自我
2017年,程水英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比赛要求每个参赛者录制一份八分钟以内的讲课视频。当时她花了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录制,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英语演讲的三种策略。为了使视频更加生动形象,程水英还特意邀请了她的一名学生做现场示范,使得整个视频内容更加丰富。经过专家评分和线上投票,最终她取得了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当时之所以参加南财的教学公开赛,一方面是想要督促一下自己,另一方面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程水英说道。初赛的时候会有学校的督导不定期地到课堂来听课,五个督导分别来了四次,中间相隔的时间也没有定数,有时候可能一周左右,有时候则可能一个月左右。她认真备课,收集资料,每次上课她都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而学生也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颇多。最终她从几十名老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决赛。
参加决赛的共有八位老师,要选出五位一等奖获得者。决赛内容是每位老师在台上讲课15分钟,由七位评委打分决定最后的结果。平常的一节课是45分钟,而比赛的讲课时间仅缩短至15分钟。这就要求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需要高度概括授课内容,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据程水英回忆,她是最后一名上台讲课的。当时她的讲课内容是《希腊罗马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由于评委都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这给他们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她却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程水英比较擅长的是与学生互动,所以在比赛中依然对在座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小问题。凭借着良好的互动技巧和微笑式教学,她最终斩获了这次校级教学公开赛的一等奖。
潜心笔译 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教师,笔译是程水英的兴趣爱好,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她已经翻译出版了《这就是爵士》《伊斯坦布尔孤儿》《罪有应得》这三本图书,另有一本《大思想书》已翻译完成,正在审核当中,即将出版。在她看来,一名优秀的翻译家需要具有“细心”“宽容”“博学”这三种品质。这三种品质同时也指导了她日常的教学工作。一本20多万字的图书,大约需要耗费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翻译工作。当要翻译一本新书的时候,她通常会仔细翻看目录部分,细心阅读书的开头和末尾的几个章节,大致浏览书的中间部分,这样整本书的结构便会了然于胸,翻译起来自然也会得心应手些。如果书中讲到了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例如之前她翻译的《伊斯坦布尔孤儿》这本书中就涉及了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这个事件。此时她便会提前翻阅相关书籍,了解一些具体情况,以便后续笔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日常笔译的过程中,每当遇到意义不明确的单词,她会深入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相关语境,翻译出尽可能准确的结果。而在具体翻译的时候,一些具体的细节也是需要经过一番仔细研究的。例如欧洲中世纪一些典礼上人物衣服的颜色、点缀的珠宝、典礼上的摆件等这些都是需要细心查阅的。又例如外国人名通常都会重复,像在中世纪直至近代的欧洲宫廷,“Louis”“Marie”这些名字经常在书中出现,可是他们真正代表的具体人物却大相径庭。为了理清人物关系,她通常需要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各个方面的信息,了解人物关系脉络。“通俗文学也许还比较好翻译,但历史类和哲学类的书籍相对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她目前有一本翻译完成正在审核的《大思想书》是哲学类的书籍,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程水英更是花费了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个人的说话风格都不一样,话语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可能千差万别。如果不仔细核对一些要点,不琢磨透内在的含义,不领会作者的用意,或者汉语的功力不够,都不能获得理想的译文。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转化不仅需要语言功底,还要有敏锐的文学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
除了翻译以外,程水英业余时间还喜欢各种休闲活动,年轻时候参加过校篮球队和足球队的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经常打球、看球赛、听音乐会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运动可以给我带来一个健康的体魄,让我以一种年轻积极的心态去从事教学。”她笑着说道。 记者 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