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摄协 国贸13级 袁世隆/摄
校摄协 金工13级 姜帆/摄
12月1日下午,著名华语乐坛作词人方文山走进我校仙林校区经济学科楼报告厅,以“电影创作分享与诗词”为题,与我校师生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及电影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文字创作历程:很自由,很孤独
“创作就是跟这个世界对话,不同的只是你选择了怎样的媒介,用音乐、用文字抑或用影像。”在方文山看来,歌词创作像是在用文字说故事,创作过程非常幸福。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晚上就可以完成一部作品。“我可以主宰自己的文字世界,赋予人物性格和生命,让歌词更有张力。但同时也很孤独,我会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有时甚至很病态,只靠电子邮件和人沟通。”
谈及作诗与作词的不同,方文山表示,很多大学生爱好文字创作,但要注意服务对象不同。歌词为歌者和听者服务,因此歌词寻求的是“情感最大公约数”,要有情绪渲染和情感共鸣,“很多歌会让听者觉得‘怎么这么像我的经历!’,这便是歌词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对于诗词创作来说,表达的更多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此同时还要对结构、对仗、韵脚、平仄等进行斟酌。
作词像是做研究,辗转写出《青花瓷》
方文山歌曲中浓郁的“中国风”令人为之着迷,而歌词创作也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对此,方文山称自己写词就像做研究,前期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在作词之前,他会进行主题资料收集,了解时空背景。他坦言:“像写《上海1943》时,我当时没来过上海,更不知道1943年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但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上海的风土人情,像十里洋场、弄堂文化甚至是吴侬软语,就是希望赋予歌词以画面感和生命力。”
他还透露,《青花瓷》原名为《青铜器》:“原想以青铜器上的铭文象征爱情的神秘,以青铜器的古老象征爱情的久远。但发现杰伦的曲调温柔委婉,我脑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于是改成《汝窑》,但《汝窑》念起来不好听,汝窑的‘天青色’却触发了我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之后几经辗转,终于定为《青花瓷》。”
放下文字拍电影,续写中国风
会上,方文山首先介绍了电影完整的制作过程,使同学们了解到电影中一个个精彩镜头的制作过程。“与文字创作不同,影像世界里满满的都是人和人的故事。”《听见下雨的声音》是方文山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让他体验了一次别样的生活。整部电影制作耗时近两年,在电影拍摄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场次、演员还是天气变化,作为导演的他都亲自把关,甚至连临时演员的一个表情都不放过。
之后,方文山重点介绍了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在影片中,汉服、书法等中国元素令影片具有了独特的风格。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发掘与发扬的。他希望能藉此部电影弘扬汉服、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希望广大同学加入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抢答,而“方氏幽默“也惹得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