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廉政、宣传、民主党派建设”分会场
“理论探索”分会场 党委宣传部供图
“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分会场一 校摄协 高蓓蓓/摄
“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分会场二 校摄协 徐宇昕/摄
12月4日,我校2015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仙林校区召开。继上午大会之后,下午进行了分组研讨交流,与会论文作者分别在“党建、廉政、宣传、民主党派建设”“理论探索”“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等四个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相关职能负责人主持会议、参与讨论。研讨会注重实践成果化,成果理论化,既有对我校内涵建设中具体问题的对症分析,又有着眼于我校长远发展的理论思考。现场新见迭出,讨论热烈。
在“党建、廉政、宣传、民主党派建设”分会场,党委组织部孙彬老师认为,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骨干,是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高校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对干部的要求予以标准化,即重视党性,坚定信念;敬畏权力,守纪律、讲规矩;勤于自省,乐于奉献;立足实际,崇尚科学;勇于担当,追求实效;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干净做人。党委宣传部陈丹老师、党委组织部贾亦璞老师认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大宣传、融媒体的理念,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体做法为:理念先行,以融通机制为保障,以人员素养为依托,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抓手,同时需要制度跟进来形成合力。新闻学院周亚芳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茆素琼老师认为,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党委宣传部潘春艳老师、外国语学院游思淳老师认为,高效民主党派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学校统战部门应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要求,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建设,如加强思想建设,保持政治把握力;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政党凝聚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加强能力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理论探索”分会场,改革发展办公室陈翔老师认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质量、彰显特色,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发展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他从改革视野、问题域、基本要求、路径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地方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编制,确保事业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耿步健老师认为,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实践锻炼,营造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环境。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遐见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思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在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改革治理中不断健全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及其特征,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经济学院郝园园老师认为,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青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安全。可以通过变革传统教育模式、融入青年生活世界、培养青年价值理性等方式切实增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改革发展办公室韩启飞老师认为,各类智库在新形势下积极发挥“资政”“启智”“制衡”“聚才”“强国”的作用。省属财经类高校智库还存在着若干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他从准确定位、创新机制、多元开流等方面对智库建设进行了探索。
在“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第一分会场,党委组织部徐刚老师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财经类高校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充分发挥财经学科群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法学+X”的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财经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法学院施卫娟老师认为,据调研显示,超过半数的90后大学生心理、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认同我国的文化价值观。但同时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兴趣不浓、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接受等问题。应从加强虚拟网络的监管净化、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倡导文化自信的知行合一等方面入手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处孙战伟老师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难在改革、难在主体、难在现代化等三个方面的难点,据此,他提出了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治理主体素质、比较借鉴有益经验、法治思维引领推进、培育高校治理文化等途径去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红山学院李小燕老师认为,大学生网络迷失造成了信息甄别力的下降、网络漫游带来了学习专注力的分散、对电子存储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记忆外包的发生、批判性思维的缺乏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等是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学习引导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蒋宏大老师主张通过挖掘“微时代”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新媒体社会实践、创新教学平台等方式,实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回归生活世界”目标。金融学院梁少颖老师认为,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高校应建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阵地,拓宽畅通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渠道,改进宣传方式,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方法途径。
在“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第二分会场,外国语学院李慕原老师认为,在当今新媒体发达的“微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的今天,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非常重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王娟老师结合国际化的视野,对我校大学生的出国交流活动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在学生出国交流活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思路。学生处王奎莉老师提出,教育工作者要从多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转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金融学院朱文文老师的研究关注中国转型期内“风险社会”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现状,提出应通过培养大学生敬畏意识、畅通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强化大学生法治人格内驱力,进而重塑大学生法治信仰。学生处徐玉老师交流了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对学生就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国际经贸学院顾高菲老师从现代文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了财经大学的大学精神,提出只有一所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财经大学才能引领现代文化的发展。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