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党委宣传部供图
7月8日上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创新座谈会暨南京财经大学中特中心(基地)建设推进会”在我校仙林校区行政楼16楼会议室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双传学教授,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许益军调研员,校党委书记、中特中心主任陈章龙等出席座谈会,校党委宣传部、学科办、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及我校中特中心(基地)部分研究员参与会议,会议由中特中心副主任、校党委副书记焦富民主持。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结合自我的研究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提出了观点。
张为付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话语体系创新的问题。一是话语,话语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研究,所以要集聚一批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二是话语权,话语权来源于研究的高度、深度和特色,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特色、传播中国经验。三是话筒权。有了话语、话语权但是如果没有话筒,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依然很小。南京财经大学中特中心(基地)是很好的一个平台,此外,南京财经大学还有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三大优势学科、五大品牌专业,这些都是展现研究成果最好的一个话筒。
钱书法教授从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与我校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谈起。他认为,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他还介绍了推进我校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成绩,推进的举措与设想以及努力实现达到的“四个标志性成果”。
董学立教授从中国特色法治理论话语体系创新角度做了发言。他认为,一是用中国特有的创新话语体系阐述世界课题。二是用世界话语体系述说中国的法治关切。三是用南财法律智慧献力中国民法典。
耿步健教授作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话语体系”的发言,他认为,第一,要充分协调和贯通不同社会层面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话语表达、学术话语表达和日常生活话语表达。第二,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话语体系。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支撑,必须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很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艰巨职责和神圣使命。
王遐见教授作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视域下按社会要素贡献分配机制”的发言。他提出,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方向和多样性发展。第二,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创新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协同创新研究。第三,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价值评估体系。第四,构建按社会要素贡献分配机制。第五,健全按社会要素贡献分配保障体系。南京财经大学法科研究应当为中国民法典等法制发展,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朱云教授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起到的指导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的基本理论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产业体系建构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关系。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关系。五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提升策略。
周绍东副教授作了“牢牢把握话语体系、打造跨学科金字塔”的发言。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例,认为该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工具和观点,能够分析很多重大经济现实问题,甚至能够与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取得具有南财特色的研究成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为打造跨学科金字塔添砖加瓦,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周根红副教授作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的发言。他认为,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第二,要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科发展增长点。第三,要发挥学科特色,彰显学术话语力量。
双传学副部长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5﹒17”讲话、“七一”讲话内容,并介绍了中央抓理论的四大平台,即马工程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中特中心平台、媒体平台。南京财经大学的基地作为全省15家之一,在一年多时间里发挥了“顶天立地”的作用。抓顶层设计,抓规划布局、抓学科,抓平台、抓项目,抓人才,做了很多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中特中心(基地)的建设核心在于“五个抓住”,一是抓住中心任务来做研究,结合中宣部中心任务制定选题,结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现实问题研究;二是抓住话语创新,在历史的发展中来审视话语体系创新;三是抓住品牌特色,应进一步结合现代服务业和政治经济学来进行研究,形成“南财出品”的科研成果;四是抓好平台建设,中特中心(基地)应做好平台服务工作,形成同频共振的效应,形成良好的成果发声渠道;五是抓好人才梯队建设,中特中心(基地)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团结、凝聚、培养一批人才。
陈章龙教授认为,话语体系创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财经类大学针对性更强、意义更大。话语体系“西强我弱”的现象在财经类大学中体现的特别明显,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是理论研究、理论创新不够。如果财经类大学的理论研究、理论创新走在前头,相信话语体系能强起来。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层次对话,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创新;二是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必须和传统对接,包括现实的对话,与教育对象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几个对象对接、对话、沟通之间要构建张力,寻找能解决当今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正的话语体系。关于我校中特中心(基地)的建设,他提出,一是要落实“五个抓住”,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围绕省委宣传部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科学研究。二是要坚持“底色”和“特色”之间的关系,对我校的中特中心(基地)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底色,在这个底色上,要将财经特色融入进来,要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讨论中,理论与宣传同时发力,发出南财声音。三是要出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在“三报一刊”上要多出新的理论成果。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特中心(基地)积聚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让青年拔尖人才在跨学科的交流中成长起来。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