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11月4日,外国语学院举办外语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讨论如何立足外语学科发展优势,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记录者、讲述者、传播者。会议邀请了省内外数十名国内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点评。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骏主持。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丁强致开幕词。他表示,面对新时代的呼唤,外语人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人才,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学院建设情况,围绕英语教学改革、特色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级课题申报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以中教授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科的特色化发展的探索为例,分析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型导向以及外语人才的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和实践。江苏科技大学曾景婷教授重点分析了翻译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能力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东南大学胡永辉教授围绕如何做好外语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新文科建设进行了阐释。淮阴工学院孙建光教授围绕“异质形象”与“镜像自我”进行理论阐述,反思菲律宾自我民族的形象,以及菲律宾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形象。南京审计大学张薇教授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时代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南京工业大学陈世华教授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申报的经验,强调外语学科的选题应开拓思路,从纲领性文件、知识性材料与问题意识等角度展开撰写,紧跟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要点。盐城师范学院范能维教授围绕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进行阐述,指出目前外语学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孙勇彬教授结合我校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强调财经类院校的外语学科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又要具备“财经底色”,做一个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我校原党委副书记温潘亚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强调外国文学和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必须同中国文化及文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更要向世界传播,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但目前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更说明了培养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外语学科的教学要适当增加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比重,注重强化学生国际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重要载体,我们要坚持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同时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也要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加强原著的阅读,提高翻译的文学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美的感受力,加强研究性学习。
此次研讨会以交叉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加深了对外语学科发展方向、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新文科建设等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有效应对学科发展问题,提升学科竞争力,并积极探索外语学科的跨学科发展路径。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