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新华日报》刊发张利民书记署名文章

《新华日报》刊发张利民书记署名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加快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

11月10日,《新华日报》刊发了校党委书记张利民的署名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加快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

文章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南京财经大学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特色发展,强化内涵提升,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的工作思路、办法举措和具体行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文章指出,展望未来,南京财经大学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四个聚焦”,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一是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高品质特色工程,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三是聚焦深层次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四是聚焦高水平人才引培,夯实学校发展坚实支撑。

文章强调,目前,学校正处于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关键时期。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学校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南财智慧和力量。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附录: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加快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

张利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将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四大职能,着力引导高校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以高层次人才团队产出高层次科研成果,形成三者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南京财经大学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特色发展,强化内涵提升,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的工作思路、办法举措和具体行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第一所独立建制的财经类本科高校。“粮食”与“经济”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词,从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到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学校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讯息,几度更名,在坚守传统办学特色不松劲的前提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热烈回应时代需求。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所中专院校发展成为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彰特色、扬优势,深入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扎实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好“财经底色”。1962年,为满足全国粮食系统财会干部培训需要,粮食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决定在学校增设财会专业,并于当年成立。财会专业的设置,成为学校财经类学科的源头,财经特色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底色。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正式成立,并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本科教育开始之后,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即着手学科与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积淀,学校打造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并充分发挥其拉动、影响和辐射效应,使学校的财经类学科形成并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位列江苏省高校前列。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两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理论及政策性研究,成果丰硕;学校现代服务业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学校主办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彰显“粮食特色”。学校因粮而生、因粮而兴。1956年,学校前身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成立。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我国粮食中等专业教育的骨干学校,在全国粮食系统享有较高声誉。学校培养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粮食系统和其他有关部门业务技术骨干力量,在我国粮食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学校持续在“粮食”上下功夫,发挥学校传统粮食学科的内在优势,持续不断地为粮食行业提供人才、智力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培养卓越粮食领军人才。“农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获批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平台)、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和基地。2010年,学校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一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一项目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十三五”以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流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学校承担了国家粮食行业发展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多部专题研究报告,开发了一批新型、高效、快速的粮食收储运加技术和粮食流通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技术,在粮食流通制度、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卓有见地的成果,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与评估体系等多项粮食安全政策研究成果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

追求“工科亮色”。学校依托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0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着力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等工科学科建设。继“农业科学”之后,“工程科学”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近年来,学校教师每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课题12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成立全国首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省级粮食物资类研发创新平台“苏粮硅谷”。

赋能“文体增色”。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闪亮登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舞台上展现风采,是学校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学校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的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高水平运动队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以及以精品社团为代表的社团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学子表现突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亚军、华东赛区冠军,10次亮相“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高水平运动员在全国各级比赛中屡获冠军。学校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2019年学校以篆刻项目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展望未来,南京财经大学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四个聚焦”,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

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政治建设高标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10项举措和学校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实施细则。二是党支部建设高标准。深化落实“学生党支部政治辅导员领航计划”和教职工党员联系学生宿舍结对行动,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干部队伍建设高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锻造一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队伍。

聚焦高品质特色工程,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一是“财经底色”更厚重。彰显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努力成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的“财经智库”。二是“粮食特色”更彰显。发挥传统粮食学科优势,围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发出南财声音、发挥南财作用、产生南财影响。三是“工科亮色”更夺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面临的新机遇,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办好财经院校的“新工科”。四是“文体增色”更出彩。把体育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体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深层次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突出问题导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的举措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推进“放管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改革等。二是扩大对外合作交流。高标准推进梅西学院建设,努力将梅西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申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三是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改革与发展,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学校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

聚焦高水平人才引培,夯实学校发展坚实支撑。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杰出人才和学科领军人才。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海归博士和有联合培养经历的博士,提高人才梯队的整体层次和水平。二是努力培养造就学校自己的高水平人才。不仅要发挥好引才的“输血”效应,更要重视自主培养的“造血”功能。要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围绕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配备团队、提供保障,持续激发人才发展活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广大人才在学校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目前,学校正处于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关键时期。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学校师生员工牢记初心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南财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