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归本源入主流 凝心聚力谋发展 全员育人促提升——专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斌教授

编者按: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彰显特色、打造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重要使命,大幅提升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坚持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重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等学科,建设学科高原,逐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术骨干为主力的有机统一的学科矩阵,构建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

2020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攻坚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学院积极谋划、抢抓机遇,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党委宣传部特此策划“院长访谈”专栏,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工作,邀请学院负责人,通过采访问答形式,为广大师生作深入解读。


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的举措和发展成就?

黄斌:公共管理学院坚持以“归本源、入主流、提名次、显特色”为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努力建设包括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财政、土地资源管理在内的二级学科群。坚持人才引进、科研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水平提升为核心目标,以学科建设为落脚点,促进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快速成长。学院对各学科团队实行两下放、一明确,将二级学科人才引进、学术管理权充分下放到团队,在权、责、利对等原则上充分调动二级学科带头人积极性。

师资引进和培养成效显著。五年来学院共引入师资32人,其中卓越计划1人,攀登计划6人,培育计划19人,海外柔性引进教授3人。新增省“333”工程第二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各1人,省双创博士1人。目前已形成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财政、土地资源管理四个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稳定科研团队,研究特色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保障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财政与民生治理”团队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培育团队。

科研特色与成果突出。近年来学院科研排名在全校位居前列,2019年学院教师国家课题师均立项数、奖励期刊师均发表数均排名全校第二;五年来,学院教师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一般和重点项目新立项18项;出版专著10部;在《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China Economic Review》《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SSCISCI期刊论文30余篇,CSSCI期刊论文170余篇,学校重奖论文15篇,一类论文24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学院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与科研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各项预定目标。经过数年建设,公共管理学科已从原先的边缘小学科快速成长成为校重点学科。

记者:公共管理学院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取得了哪些可以支撑教学成果奖和学科建设的成绩?

黄斌:学院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学院紧密围绕“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学院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房地产管理学2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上,有别于技能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会计、金融、财税等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感性理解、理性思考、跨领域学习、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公共管理理论和实务教学,强化学院“大公管”和“大财经”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本科人才培养卓有成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优化,定位更加清晰,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与高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尤为重视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与各专业学生学科竞赛能力的培养。五年来,我院教师指导本科生荣获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师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南京财经大学年度教学公开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对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实施全资助。学院本科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并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连续两年参加全国高校模拟谈判大赛并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19年共有19名本科生荣获各类全国学科竞赛奖项。

研究生教育后来居上。我院完善各项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研究生全过程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MPA学位点顺利通过了全国MPA教指委组织的验收评估且名次靠前,2019年有4MPA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累积入库案例数在全国243MPA办学单位中并列第19位。今年有望再有6-8篇案例入选。五年来,学术型硕士共有7名学生考取国内名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1篇硕士论文荣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公共管理学院在工作中如何体现育人为本?

黄斌:以和谐“家风”文化凝聚全院师生,全员育人助学生成长。良好的院风是学风、教风的根基。公共管理学院弘扬“大爱公管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家风文化”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在学院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切实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从学生考研、就业、学业帮扶、社会实践等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一是建立“本科生导师双选制度”,精准助力“三困生成长”。在全校首创“学业预警机制”。开展教师office time、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工作。发放“大爱公管励志奖学金”,从学业、升学、就业、生活多方面帮扶困难学生成长。

二是以党建促就业,将职业规划的内容引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签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创就业导师,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和帮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其中升学出国率从2015年的6%提高到2019年的21%

三是教师参与学生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利用“励学青年”工作坊成功带领青年学生开展读书会、微讲坛等活动,学生学术研究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多项举措打造“书香学院”,学院本科生图书馆借阅率位于全校第一。

四是以专业和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基层、互谈心、获取第一手素材,反映社情民意。通过“百村千户”经济状况调查,让每一位学生深入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学院多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省级项目立项,并获得学校表彰。

五是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公共管理学院已形成“公辨天下”“阳光支教”“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房地产营销精英大赛”“TED峰会”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和铜奖各1项;获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策划类全国二等奖3项;获全国高校模拟谈判大赛团体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劳社保1601班团支部荣获共青团中央“活力团支部”称号;学院多次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分团委”“优秀学生分会”等集体荣誉称号。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公共管理学院下一步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

黄斌:以一级学科申报与建设为抓手,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全面发展。

2020年,学院将以公共管理学科一级学科申报和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引导、激励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具体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是围绕如何建立研究型学院这一根本问题尽快制定出公共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学院目前师资力量、科研优势与特色,明确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通过学科发展规划,一方面进一步统一学院教师对学院学科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学院领导班子对目前工作不足的认识,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

二是继续营造崇尚知识创新的科研文化,推行教师人性化管理方式。学院领导班子不是科研的“管理者”,而是学院科研与学术共同体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目前,学院专任教师有超过70%是近4年引进的,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91%。年轻教师是学院未来最大的财富,学院将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前沿方法、拓宽学科视野、拓展学术资源,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效率,促进他们产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学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