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聚集人才培养 优化学科布局 凝聚专业特色 转化科研成果——专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军教授

编者按: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彰显特色、打造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重要使命,大幅提升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坚持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重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等学科,建设学科高原,逐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术骨干为主力的有机统一的学科矩阵,构建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

2020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攻坚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学院积极谋划、抢抓机遇,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党委宣传部特此策划“院长访谈”专栏,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工作,邀请学院负责人,通过采访问答形式,为广大师生作深入解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

刘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目前拥有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和质量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依托质量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室等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质量管理和控制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3名和“333工程”学术带头人2名。学院教师先后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近20项,以及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50余项。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的成果?

刘军:学院聚焦人才培养、专业与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工作,在全院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果,概况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以“星光计划”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紧紧抓住本科教育这个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在三个本科专业推行“星光计划”,该计划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即鼓励专业教师与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对子,进入专业老师的指导阶段,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的专题讨论、相关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建立师徒制精英式培养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以特色专业为核心,打造新型专业布局。学院要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特色和清晰的定位。我院在现有的学科方向发展基础上,以质量管理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为中心,打通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工程等三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形成三个专业联动深化发展的局面,也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专业。

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优化现有学科体系。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注重加强优势学科与重点学科的建设,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重点支持优势学科,依托优势学科建设,优化调整现有学科体系。在此举措下,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学院在2019年成功获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并于今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

以人才引进为手段,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新进教师9人,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目前学院35岁以下教师占比38.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7.5%,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学院重奖期刊论文连续两年有突破;2019年学院承办了第四届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首届南京“质量人”学术论坛。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实力明显提升,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

记者:能否谈一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

刘军: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之年,也是学校 “教风学风提升年”和“学科建设攻坚年”。全院师生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具体而言,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工作。今年要对照学院的“十三五”计划梳理过去五年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好收官工作。围绕学校的工作要求,聚集党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合作以及学院治理等几个方面,明确学院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凝聚全院共识,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十四五”学院规划。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方面,对标一流本科专业和“金课”建设目标,继续完善和持续推进“星光计划”,完善和规范教学研讨活动,充分激发专业系的活力,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氛围;研究生教学方面,完善以实践创新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机制。学院将以工程管理专硕培养能力建设为抓手,强化以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动态的双导师管理制度。打造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交流与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专业学位校企联合培养,保证培养与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科研机制,提升科研竞争力。通过学院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创新工作论文考核等阶段性科研考核机制,提升全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健全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产出。以优势学科的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管理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学院的科研竞争力。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院教学科研能力的根本,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管理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学院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方案。首先,学院通过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聚焦学科研究方向,争取在重大重点项目培育与申报、标志性学术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其次,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补齐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短板,形成专业均衡发展的局面。第三,引进高水平人才,充分利用好学校海外轨引才和培养制度,大力引进海外优秀博士,打造与海外高水平教授合作的科研团队;第四,规范各类考核,通过优化评价体系、严格考核标准,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激发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将学院的研究成果切切实实地转化到行业产业中、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从而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大力拓展对外合作领域,特别是提前谋划和筹建工程管理专硕校友会,将毕业生工作提前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水平高校的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对标先进,不断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