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金融为器 创新铸魂 托起经济学的“皇冠明珠”——专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教授

编者按: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彰显特色、打造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重要使命,大幅提升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坚持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重点扶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等学科,建设学科高原,逐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术骨干为主力的有机统一的学科矩阵,构建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

2020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攻坚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学院积极谋划、抢抓机遇,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党委宣传部特此策划“院长访谈”专栏,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工作,邀请学院负责人,通过采访问答形式,为广大师生作深入解读。


记者:我校金融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何?在经济学类学科中的定位和特色是什么?

张成:金融学院目前拥有金融学(含保险精算)学术硕士点、金融硕士和保险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作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在2008年即拥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建设中坚力量,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跃居全省前列,并在全国逐渐拥有较大影响力。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金融学科在全国300多所拥有金融学类学科的高校中排名第40位,省内位居第二。

金融学科是具有极强理论经济学色彩的应用经济学科,被誉为经济学的“皇冠明珠”。就发展定位而言,我院金融学科一方面注重理论分析,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研究金融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市场微观操作与管理,从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实际应用问题。

金融学院学科特色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国民经济需求精选研究方向。学院集中优质资源,调整学科布局,汇聚学科团队,凝练学科方向,目前具备以下四个研究方向: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战略与管理、资本市场与金融工程和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

以多元化平台支撑学科建设。金融学院共有5个本科专业,设置全面,层次饱满,结构科学。在此基础上,我院还设立了金融研究中心、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所、金融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保险精算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平台;依托江苏省应用经济学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培养项目,建有江苏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科技金融研发基地、科技金融创新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金融实验示范中心等多个平台。

以高层次研究夯实学科内涵。我院以金融为核心,围绕国民经济绿色、安全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课题、论文和获奖领域形成了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学院的研究成果中,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经济学人》《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等报刊转载多次,被IETI杰出会士、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知名教授引用多次。

以前瞻性成果提升学科影响。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决策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持。近几年,我院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领导批示,学科团队完成地方金融发展规划或决策咨询项目10余项。比如,郭文旌教授带领完成的《金融外包服务规范》获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为国内首例金融外包领域的地方标准,有力促进了地方金融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尹雷副教授牵头完成的《南京江北新区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调研报告》被南京江北新区采纳,并获得江苏省和南京市多位主要领导批示。

以国际化交流打造学科队伍。国际化是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我院从师资与教学两方面互相支撑,不断加强国际化建设。一方面,打造师资队伍国际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博士加盟到金融学科团队中,占比近20%。同时,金融学院与美国加州多明尼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等多所欧美高校商学院建立了伙伴关系,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访学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培养国际化。学院开设CFA国际实验班,其金融学本科专业及金融学硕士专业于2016年3月底同时顺利通过了CFA协会审核,成为江苏省首个CFA大学认证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省内唯一同时获得金融学本科、硕士双认证的高校;2017年6月再次升级,首批加入CFA协会University Affiliation Program(大学联盟)。

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我校金融学院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张成:近年来,金融学院学科发展的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学科团队。金融学科团队目前有成员71人,有高级职称者占45%,87%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成员占55%,团队实力与活力兼具。团队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次,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9人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

取得了系列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富,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7项、其他部省级科研课题200多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江苏省微课比赛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获奖成果70多项。

培养了一批行业精英业界翘楚。金融学院下设三个硕士培养点,每年招生100多名,从2004年到现在,培养硕士生已逾千名,向全国金融机构、高校与科研院所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这其中涌现了不少行业精英和业界翘楚,如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王玉东,宁波银行总行副行长马宇晖等。

记者:学院学科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是什么?

张成:金融学院学科发展的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为主线,坚持“与国际接轨,向一流学科看齐,彰显学科特色”,建立以培养金融管理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兼顾精英和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学科建设体系。切实把提高质量贯穿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传承创新的精神,在建设世界一流金融学科的进程中,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此,我们重点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标找差,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即将启动,学院将以此为发展契机,统筹资源并努力突破学院学科的发展瓶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促进学院事业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进展。

提前谋划,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学院将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学院“十四五”规划更注重顶层设计,通过理思路、明方向、凝共识达到共奋进的目标,形成为责任、为成长、为荣誉、为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校内外专家顾问组、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学科研团队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规划编制,同时处理好编制规划和日常工作关系,协同推进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引培结合,优化学科团队结构。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人才决定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积极营造“学科留人才,人才推学科”的良好氛围。加大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一方面通过力争引进4-5名学科领军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培养院内高端人才,优化学科团队结构,提高学科团队的人员层次,提升学术水平,提高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

整合资源,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围绕国民经济绿色、安全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院正在对现有学科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整合、凝练,重点打造以下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绿色金融与现代产业发展、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管理、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家庭金融与乡村振兴,努力建成科学一体、多元丰富、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言献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院校,关注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更是地方院校生存发展的根基。多年来金融学院学科在这一方面已形成了研究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长三角地区,依托地区各省市科研平台,强化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等交流合作,提升智力支持和咨询决策能力,重点打造1个研究基地,1个智库平台,为区域经济高效发展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