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资料汇编 > 正文
告别思政课、专业课“两张皮”

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能够同向同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特点,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青年学生今天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价值判断、工作成就等,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两张皮”问题已经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高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当中去。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发展,思政课程要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要把单纯的思政教育课堂拓展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空间。二是要实现授课主体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发力、共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难题的状态。以建设“大思政”格局为契机,推动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同向同行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融会贯通。在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中,价值、知识、能力是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时丢掉了价值观教育,就等于生命机体失去了活的灵魂,人没有了精气神。价值是关乎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价值塑造比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重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国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总指挥官,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把控大局。每个高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场指挥官,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教材、教法、课程、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以各学院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单位,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联合单位,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力格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协同并进,共同构建起长短相形、音声相和的多元育人机制。多元育人机制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做到真实,即课程思政建设要反映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要接地气,要与各门专业课程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二是要做到求实,即在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时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切勿好高骛远。课程思政建设要优化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实践操作,提升德育水平。三是要做到落实,即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都要脚踏实地。落实需要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组织保障是方向,制度保障是支撑,经费保障是基础。

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同向同行

实施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三个重要方面,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手笔。

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以各专业教师为主体,以思政理论课教师为辅助,充分吸收并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积极引入思政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共建人,实现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共同发展。专业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的学术道德与水平,职业道德与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课程思政建设应汲取思政课程在理论与实际、学习与生活、求知与求真等方面的经验,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政大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专业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层次、教学环节上要融入德育内容。但是要顺其自然,避免生搬硬套。

(作者:李桂丽,系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菁华,系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