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方面,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继续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及全面小康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支撑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全球贸易投资萎缩。与此同时,进入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各类风险隐患不断增多,但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消费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1.7亿人才资源、1.2亿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尚未全面展现,各领域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生动力有待释放。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效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产供销有效衔接及畅通,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和强化质量品牌,升级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建设国际和区域消费中心,完善城乡现代消费网络和消费体制机制,全面促进消费。以“两新一重”建设为引领,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投资建设,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新高地,打造互联互通全球的经济大平台、大网络和大市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更好吸纳全球资源要素和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第一动力
创新是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创新的重点在于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导权。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及创新环境,实施大科学计划与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验室和区域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等前沿领域,聚集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建设科技强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重点科创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和保障国家发展安全。
夯实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着力点
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培育发展一大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领军企业,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完善和执行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和统计体系,贯彻落实好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和政绩考核制度,不断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应持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杨再高 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