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坚持人民至上 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天津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军令、战令,不折不扣认真落实,从最快速度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落实战时机制、树立战时思维、采取战时方法;从断然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马来西亚来津航班、天津动车客运段,赢得“海陆空”疫情防控战役胜利,到“宝坻战疫”挨户敲门、万人排查;从推出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便民门诊,在线义诊、送药到家,到安排财政补贴6800余万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助力困难群体渡过疫情难关。天津战疫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彻到底,救治攻坚、疫情防控齐头并进,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细致入微,凝聚起最宝贵的民心民气。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当好拱卫首都的“护城河”。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业,做好“接链”“促需”“护企”,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促进消费回升,狠抓惠企政策措施落实。营造“安商、护商”的良好营商环境,积极为市场主体牵线搭桥,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寻找发展新机,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开展“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向社会公布今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清单,大大提振了投资信心。

坚定“化危为机”,推动高质量发展。天津把发展方位置于“两个大局”中去考量,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等方面优势,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抢抓智能时代新机遇,紧紧扭住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等“新基建”,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跑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连续举办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创建60间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智慧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样板,提出港口智慧化转型“天津港方案”,形成智能科技的丰富应用场景。

2.念好“人民大学”,在砥砺初心中强化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天津坚持以民评民说为标准、以民心民力为依靠、以民意民声为依据、以民愿民盼为方向、以民惠民富为目标、视民苦民痛为失职,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人民大学”终身修炼中,实现执政为民。连续多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低保、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等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连续多年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连续13年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从城市到农村,项项都是实打实的硬任务、真举措,从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到环境、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各个方面,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年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凝聚起可贵的民心民气。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选派20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684个驻村工作组,结对帮扶1000个相对落后的困难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双脚沾满泥土,心中沉淀民情,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坚持“向群众汇报”。天津建立向群众汇报制度,请群众评判,让群众监督。举办“向群众汇报”主题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推出“向群众汇报 请群众阅卷”特别报道,让各职能部门张榜公布年度答卷,接受群众检验。建立“津云”大数据平台,开设“政民零距离”“百姓问政”“公仆走进直播间”栏目,8890便民服务热线全年无休,受理百姓诉求。每年20项民心工程项目的确定,先期通过媒体、热线等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与百姓需求对标,由百姓做主。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目标、进度和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工程验收采取人大代表票决制,让群众监督过程、评价结果,百姓满意才能算合格,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

3.增进民生福祉,算好民心大账

从“小切口”解决“大民生”。解决群众困难,不能怕麻烦,更不能“怕老百姓占便宜”,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抓住百姓普遍关心的“一老一小”等“关键小事”,把小事当作大事办。积极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补贴城乡统筹;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解决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开设老年人手机培训课堂;为老年人单独预留挂号号源;优化老年人出行公共交通安排,着力解决老年社会问题,加大政府补贴、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力度;新增幼儿园学位6万余个,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实施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行动计划,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棚改任务和831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三年改造任务,6.3万户近30万人受益。推出在职职工重病关爱和大病救助等普惠服务新举措,面向基层把更多的工会会费直接用于服务职工。两项政策共发放资金6000多万元,受益职工2.75万人。聚焦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6.92亿元,占一般公共收入预算比例0.85%。实施帮扶项目1144个,助力受援地区2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敢于直面民生痛点。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制定“靶向”政策,根据天气冷暖情况延长供热时间,提高供热服务质量,连续4年集中供暖由120天延长到150天左右。延长供暖期不向老百姓加收供热费,政府因此每年增加供热补贴资金20多亿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本着“新官要理旧账”和依法依规原则,解决历史遗留产权证办理问题28.8万户,实现依申请应发尽发,让群众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

4.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压紧压实民生保障的政治责任

用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基层为上、基层为重、基层为要,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把制度落实与创新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天津算式”,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在全市开展信访积案大排查、大起底、大清理,推动了1450件长期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清仓见底”、彻底解决。在全市建设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16个区、257个街乡镇和功能区中心均承担起为民服务的使命。从原先的信访部门一家“只受理不办理”到“受办一体”;从“一元化解”到“多元化解”;从“多头访、多地访”到“跑一地、进一门、一站式”,一系列的改变就是为了把心贴近人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心结。

扭住重大民生问题不松劲。紧紧抓住良好生态这个最普惠民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赢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736平方公里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提升153公里海岸线生态功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对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使之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之“肾”。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气、水、土壤污染环保协同,关停“散乱污”企业2万多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村庄250个。生态保护升级和持续改善,让绿色发展的成果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生福祉。

压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责任。市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开门搞整治,重点对扶贫工作松劲懈怠、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效率低下、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低保专项治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食品安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列出清单、挂牌销号,实打实、硬碰硬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通过媒体分期分批公布整治成果,向群众汇报、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增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者:袁世军 王庆杰,均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