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评估及质量监控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严督优导提质量 科赛良训促发展

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评估及质量监控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部门主要业务与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探索,努力践行,求真务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督”查过程,“导”引方向,教学督导工作强管理

教学督导是强化高校教学管理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教学督导自2002年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制度,加强“督”与“导”,坚持“三深入、三沟通”的工作制度,关注“教”与“学”,关注教学管理,为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督”查过程。我校教学督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既深入本科生课堂教学,又深入研究生课堂教学,既进行随机听课,又进行重点听课,从而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近五年来,督导组听课4294门次,共计4339课时,其中研究生课程听课900门次,共计909课时。坚持深入教师与学生中间,通过参与教研室活动、召开教师与学生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教”与教学学术问题,了解学生“学”的需求与状况。近五年来,已参加教研室活动75次,召开教师座谈会76次,学生座谈会78次。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管理,参与专项评估与研究,发现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二是“导”引方向。我校教学督导由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并具有一定教学资历的教授组成。在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督查中,教学督导既考虑到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又融合学校的总目标,对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与教师课后交流指导、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个别调研等方式,提出中肯意见、建议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助推教师成长。教学督导成为了学校教风的引导者、学风的建设者。目前,我校编印《教学督导简报》共118期,《教学督导简报》成为了学校了解教学的一个窗口。

三是沟通管理。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掌握课堂教学动态,了解到教师的教学现状,反馈至教学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与教师之间的纽带作用,同时为教学管理部门强化了教学环节管理,为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评估结果,保障质量,质量文化建设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校不断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持续完善自我评估制度,遵循“全方位监测、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的工作理念,以目标管理为指向,以运行实施为载体,以监督评价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借助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审核评估、教学环节专项评估、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等,探索各环节相互衔接的全过程、多维度、立体式自我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是进行多层面立体化教学评价。通过校院系领导听课制使校院系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质量的调研与评价,及时掌握学院工作和学校教学一线的动态;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评价制,实施日常教学质量状况的检查和对重点对象的跟踪评价,并对全校的教风、学风和管理作风进行督导;通过同行评价与研讨制,每学期组织教师随机听课、研讨观摩课,开展教研室活动等,进行教师间的互评与研讨。

二是开展三段式全程化教学检查评估。期初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主要是检查开学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和开学初的教学运行秩序,掌握教师到岗和学生到校情况。期中开展教学检查与评估,主要是开展专项检查和“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同步组织校院领导和同行专家听课、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教研室活动等,全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期末开展教学检查与评估,主要是对考试安排、考风考纪以及学生成绩评定等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校院两级考试巡视制度。

三是开展常态化专项评估与监测。每学期定期开展试卷和毕业论文(设计)抽查、评估与回访工作。近五年来,共抽查约2200门次课程,约18500余份试卷以及980余篇毕业论文(设计);对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进行课程评估,遴选示范性课程与优秀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先后对金融数学、粮食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软件工程、网络与新媒体、信用管理等新专业建设水平进行专业评估,每年将对全校各专业陆续进行专业综合评估,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建立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制度,从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考核教师年度工作情况,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奖、职务晋升等挂钩;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组织18个职能部门和18个学院(部)协同采集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全方位分析教学基本状态,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

四是组织多样化外部评价与调研。2017年积极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2018年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学情研究与教学发展协作组”对我校在校学生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学校教育环境的感知、学生受到的挑战与激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学生成长与收获等情况。

立德树人,教学相长,教师发展活动促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等教育要实现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必然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聚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模式,全方位搭建教师发展服务平台,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支持和服务,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是培训平台提升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教学改变的最大动因是其理念与态度的改变,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入,其在教学实践中对改革、创新、探索的欲望与态度就会更加强烈。我校在教师培训中一贯注重理念、态度的引领,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创办了“送讲座到学院”等培训模式,邀请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校内外名师、教授、管理专家作培训报告,强化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学的应有之义。举办20172018年度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在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中,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家和管理专家等作专题指导;组织开展了201620172018年度省教育厅本科院校教师培训、“工程教材”任课教师培训、“高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等工作。各类活动共培训教师2010余人次。

二是研讨平台交流分享。教师间的对话和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27场教学沙龙,围绕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实践体验及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同时,充分借助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优质资源,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单位在教师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提升研修班”“高校教师发展管理人员培训”“第三届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等活动。

三是竞赛平台展示教技。“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本科优秀教学教师评选,共评选和奖励11名“南京财经大学本科优秀教学教师”;组织开展了20172018年度教师教学公开赛,其中201726名教师获奖,2018年教师教学公开赛尚在开展中。经过反复的准备和多次比赛的实践,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是评价平台优选名师。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潜心育人,不断加大奖励力度,推动名师优课的涌现与培育,组织开展了两届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名师评选,通过随堂教学评比、访谈、专家评审等环节先后评选出了7名“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名师”;通过随堂听课、专项检查、学生评教等加强教师教学综合考核,2018年,51名教师参加了教师教学综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