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财政与税务学院:厚积薄发 细处做文章 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财政与税务学院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校党代会精神,细处做文章,以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在党建引领下,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学院厚积薄发,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提升,为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院于201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评选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新增财税治理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心,并成功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建设点。2017年学院新增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全省最早拥有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两所高校(学院)之一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学院毕业生就业升学率不断提升,自2014年起,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以每年1.5个百分点递增,连创新高。2015年至2018年,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学校“就业管理先进奖”和“就业单项奖”。学生第二课堂硕果累累,产学研合作趋向多元化,学院在业内的贡献度与美誉度稳步攀升。

党建引领,制度细化,开创教学科研新局面

近年来,财税学院除不断加强党建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党性教育、开展师德师风评比、组织专题党日活动等“常规动作”外,还努力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相结合相渗透,力求推动学院各方面的重点工作稳步提升。

学院围绕“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制定了多项详细全面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层次学术交流、申报高级别课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做学术报告、讲述学术前沿、指导课题申报和参加论文研讨。中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合办“中国梦·财税改革高峰论坛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与自科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近 30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奖励40余项。2018年学院共获得3项国家课题立项资助(两项自然科学项目、一项社会科学项目),达到历史新高。仅2017年至今,学院教师即在学校一类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在《经济研究》等重奖期刊发表论文4篇,创下全国财经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新纪录。

细化制度,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学院制定了《教风与学风督导办法》《本科试卷与毕业论文工作检查办法》《毕业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全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近年来,校督导组专家对我院的毕业论文和试卷检查基本上均为双“优”,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

以点带面,注重细节。学院推动党员率先改进课堂教学、学生课程成绩评阅及毕业论文指导质量,制定出台《财税学院党员率先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优秀试卷评阅展”等系列活动。出台《财税学院进一步强化本科生导师工作试行办法》,切实推动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发挥党员教师骨干作用。

近年来,学院连续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校年度“最佳党日活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多名教师被授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财税学院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财税学院荣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注重过程,以点带面,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有担当的可造之材为目标,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才尽其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级管理,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完善“学校建平台,学院负责制”的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就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主动就业的素质和能力。

细化学生党员培养过程管控。学院党委在全校范围首推“学生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党员发展由事后衡量变为事前引导,在党员发展与培养的每一个阶段与发展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考察责任人“提升自我目标、帮助他人目标、贡献集体目标”三个方面,开展阶段性群众测评,重点监督党员发展各阶段的综合表现及完成情况。在校内形成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新思想公开课、税收辩论赛、知识竞赛、税收知识进社区、本研互动、青春故事分享会、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天使行动”志愿服务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创新能力。

财税学院指导的校辩论队荣获2017年在宁高校大学生税收辩论赛冠军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连获佳绩。2017年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大赛中,我院组织和指导的南京财大代表队参赛课题《民营企业参与PPP的公共经济政策研究——以“美丽蒋坝”为例》脱颖而出,摘得研究生组唯一的金奖桂冠。学院指导的校辩论队获得 “第七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苏皖赛区、“2017年在宁高校大学生税收辩论赛”、南京高校辩论赛三项冠军大满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获得2018年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年来获团中央立项的团队1个,获得省级立项团队2个,其中,“美丽乡村苏渝海”村土地规划志愿服务小分队成功入围团中央“2017年村土地利用规划志愿服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并获得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之“下乡情怀好日记”成果奖。20179月,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举办的全国税法知识竞赛总决赛中,我院指导的学校代表队夺得高校组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20189月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主办的“全国办税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我院指导的代表队获得高校组团体三等奖,其中,两位同学获得个人三等奖并获评“全国办税技能最佳能手”称号,同时有16名同学获得“全国办税技能能手”称号,实现了我校在个人赛获奖人数方面的突破。财政15级金文君同学的论文在2018年华东地区大学生财政学论坛中荣获一等奖。

财税学院代表队在教育部“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大赛中荣获金奖

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不断积累,人才培养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继续保持高毕业率、高就业率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深造率由2013年以前的个位数不断提高,近两年稳定达到了22%的历史新高。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学校“就业管理先进奖”和“就业率单项奖”。

搭建平台,积极“引进来”,加强产学研社会化合作

在打造一流人才培养环境的过程中,学院不断拓展与校外单位的人才培养合作渠道。与江苏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栖霞区税务局、中鸿税务师事务所、京洲联信无锡税务师事务所等数十家业内较有影响的税务师事务所签署了共建就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每年输送近两百名财税学子进入实践基地开展实习。学院还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项目上海管理办公室、南京财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管理会计师(MAT)项目在线培训、在校考试一体化服务的合作协议。

与江苏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签订“税务师后备人才奖学金”捐赠协议

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以自身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我院始终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师资专长,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工作,不仅锻炼、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了学院办学和科研条件。我院长期与江苏省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合作,提升了我校社会知名度、加强了政学研合作,受到了委托单位的普遍赞赏。

加强与财税部门、中介机构及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拓展学科对外发展空间;继续扩大学院继续教育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提高其层次和效益。齐心协力、积极拓展与省内外各级财税机关、大中型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合作伙伴关系。重视通过开展面向财政、税务等部门的高端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院将创收净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教学和科研。20142017年学院创收收入中用于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业绩奖励及学生创新创业创优资助与奖励累计达200多万元。

同时,学院还依托财税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带着专业走出去。学院在每年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和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依法纳税宣传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引导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同学们自愿缴纳“爱心税”,成立了由在校大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用以资助偏远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中小学生,在学生中带动“以爱接力爱,以奋斗接力奋斗”的精神品格。

财税学子以“爱心税”主题创编的音诗画作品《青春接力》

回首过去,砥砺奋进结硕果;展望未来,重任在肩当笃行。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征程,财税学院将持续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细化落实,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学院发展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为推进学院事业快速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