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网媒 > 正文
〖新华网〗南财学生用微电影记录旧书店生存现状

网络化时代,电子书盛行,实体书店却在逐渐凋零。尽管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承载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旧书店却在一家家消失。很多旧书店因为经营困难,被挤压到城市的边缘,难以生存。近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南京旧书店”团队走访调查了南京多家旧书店,并拍摄了四部微电影,希望留存这一独特的文化风景。

〖新华网〗南财学生用微电影记录旧书店生存现状〖新华网〗南财学生用微电影记录旧书店生存现状

近一半旧书店已经消逝

  看书、逛旧书店一直是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田语的爱好,但这几年下来,她渐渐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书店在慢慢消失,“这是一件让我感到特别心痛的事情,我想为我喜欢的事情做点事,在时代洪流中挽留住部分旧书店,让遗憾少一点。”说起做旧书店项目的动机时,田语眼里还是透着几丝遗憾。

  南京的寻常巷陌里,偶尔会有几家旧书店隐藏其中,规模或大或小,都静默的伫立着。在光顾某家旧书店时,田语说找书店的门就找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小巷子口看见了一张陈旧的广告牌,跟着广告牌的方向进入了一条“单行道”,向内走了50米才找到书店的门。一个月后再次去这家书店时,发现周边道路已经整修,环境变得整洁,但书店唯一的路标也已不见。“这是我第一次亲历一家书店在我身边慢慢消失,对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的,我也更加坚定了做旧书店这个项目。”田语说。

  “房租越来越高,旧书资源不断减少,加上网上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生存越来越困难,更不用说旧书店了。”谈到经营状况,仓巷的无名书店杨老板很无奈。调研团队发现,书店老板都很健谈,但每每谈起经营状况时,总是回避着。调研开始前查询到南京共有49家旧书店,目前仅存25家,整整一半的旧书店已经消失。

微电影留存独特风景

  “旧书的收购不是一次冷冰冰的交易,而是一场文化的传递。把珍藏的书籍传递给需要它的人,一本书跨越几个人甚至几代人,有些旧书在岁月的风尘中损坏,又通过古籍修复师重新绽放光彩”、“总有薪火照前路,把旧书回收利用,像薪火相传一样,是文化的传承”……在与走访的25家仅存的旧书店老板交谈后,“南京旧书店”团队决定用微电影这种新媒体方式把旧书店这种文化传承记录下来。

  于是,20176月至今,田语和另外7名对旧书店感兴趣的同学走访了几乎囊括南京城的所有旧书店,采访、拍摄、剪辑各有分工。在走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难题,书店位置不好找,大部分书店在网上地图搜寻不到,要靠问路人才能找到。“每次在书店采访拍摄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田语说,“九家书店各具特色,但都很安静,只要一进去,喧闹的心都会沉静,只听得见蝉鸣和心里的读书声。”暗黄的白炽灯,书堆得一层又一层,旧书店总是很拥挤,只容得下几个人。在书店拍摄时,他们时常会在书店某个不起眼角落看到有人盘坐地上,翻阅着书,与书店融为了一体。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涅槃重生》、《大隐隐于市》、《“阅”尽铅华》、《薪火照前路》四部微电影终于完成,广受好评。

坚守行动留住飘香空间

  “就像有的旧书店已经坚守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我们也想把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让更多快被遗忘的旧书店进入大家的视线。”在“南京旧书店”的基础上,目前,“江南旧书店”团队已经开始组建。团队准备走访江南地区的旧书店,继续用微电影形式记录旧书店的生存现状,希望能对更大范围的旧书店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团队指导老师何卫东副教授对旧书也有着别样的情怀,“书籍是永恒的,甲骨、竹木、石块、钟鼎、羊皮、绢帛、纸张、数码等其承载的思想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千载而下,不但成就了某一独立文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可能。作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国度,无论是观念的支撑,技术的支撑,还是需求的支撑,使得自古而来,书籍有如一棵棵树木,日积年累,成长为浩瀚的大森林。而旧书业,正是这座森林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书籍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生命呈现。”

  (2018-4-24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