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网媒 > 正文
〖中国新闻网〗南财大专家卢映西:“消费券应该长期发下去”
;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消费券”成了一个高频率出现的时髦名词,全国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也屡屡提及消费券一词。针对社会上关于消费券的不同声音,国内较早建议发放消费券甚至直接向低收入者发钱的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卢映西作出回应:“发消费券不是应急措施,而是长远制度,消费券应该长期发下去!”
  卢映西说,对“消费券热”要深入思考、继续探索、形成制度,切不可把发放消费券看作刺激内需的应急措施,而应该在消费券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既可应对也可预防经济危机的持之以恒的制度。
  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急需提振国民的消费信心,包括卢映西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较早提出了“发放消费券甚至直接向低收入者发钱”的建议。卢映西分析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出现较大规模裁员,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劳动者收入下降。另一方面,许多社会成员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卢映西认为,“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条件下,消费能力也是稀缺资源,消费能力不但是稀缺的,而且比生产能力更为稀缺,这才导致了生产过剩现象。我们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顺畅地把已经过剩的产品分配给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者。”
  卢映西等人的建议公开发表以后,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对于这些议论,卢映西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她说,有人认为消费券这种一次性的消费提振效果不可高估,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消费券多发几次即可。而对于“盲目追捧消费券这种无偿获得的福利将会损害国民自我奋斗的精神”的说法,卢映西回应道,“这种说法过于言重了,中国国民目前能普遍享受到的无偿福利,连适度都远远谈不上,遑论会泛滥到‘侵蚀一个民族的自立、自强精神’的程度!”
  “中国的生产能力真的‘过剩’了吗?结论是否定的。冰箱厂的冰箱卖不掉,但中国很多农村家庭却连一台冰箱都没有,所以,‘生产能力过剩’只不过是相对于‘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而产生的假象,核心还是消费能力不足。”卢映西解释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过分依赖出口,对于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关注严重不够,具体表现在:一些地方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有的甚至高达70-80%,对外贸易长期巨额顺差,外汇储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在以往也许不太明显,但一旦国际市场出现风吹草动,矛盾就会集中爆发。现在的情况就比较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外贸依存度越高的地区所受到的冲击就越大。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绝对不能过度依赖出口,否则,我们的发展必定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走通过扩大内需支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路子,这就需要提升国民的消费能力,而发放消费券甚至直接向低收入者发钱,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消费能力。
  卢映西强调,针对消费券问题出现不同声音很正常,认识“消费券”的意义需要转换观念。她说,“迄今为止,以发消费券或直接发钱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仍未真正进入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但众所周知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于可能有效而过去的理论还未提出的方法,我们应该发扬邓小平的‘猫论’精神,大胆解放思想,坚决进行试验。只要实践成功,新理论自然会水到渠成,所有异议也将不攻自破。”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消费券”,甚至有些商家所谓“消费券”的促销噱头,卢映西说,目前的消费券只是形形色色的准货币,其功能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发消费券的实践被证明有效以后,最终应该过渡到直接发钱,并形成制度,使之不再被当作一次性的应急措施,而是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
; ;对于发钱的意义,卢映西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直如影随形。虽然人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至今无法根治危机。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我与一些同道发现,根治危机的药方很可能就是发钱。当然,我们可以改进一下发钱的办法,由政府举办失业人员培训班,不但不收学费,而且按最低工资标准给参加学习的人发‘工资’,学成后找不到新工作的也可以在班里一直呆下去。这一办法如能推广普及并形成制度,就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指出的,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失业,根本问题解决了,危机就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