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教授:支持民企发展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中国江苏网报道:12月4日、5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财经大学主办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包国新出席并讲话,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战略创新、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侯立军教授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说,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比例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也制约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侯立军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其增长速度最为强劲,目前非国有经济(主要是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达70%左右,为社会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还不到10%,这与英、德、美三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占企业债务融资比例61.4%、57.4%、40.9%悬殊巨大。在当今这样一个“负债经营”的时代,离开了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几乎是不可能的。
侯立军教授分析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固然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如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够规范、企业规模小、竞争程度高、科技含量低、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社会对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不小偏见甚至歧视,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现象严重,他们更愿意“傍”国有企业这个“大款”,对于资本实力雄厚、经营垄断性高、竞争风险小的国有企业,哪怕他们的资金已经比较充裕,金融机构还是会主动上门“锦上添花”,而对于迫切需要得到资金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却往往不愿意“雪中送炭”,不仅如此,一旦遇到国家紧缩银根,中小民营企业往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金融机构最先想到的就是压缩他们的贷款规模。
侯立军说,虽然党和政府积极鼓励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但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相关部门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要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如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
;;; (2010-12-6; 中国江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