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网媒 > 正文
〖中国新闻网〗南京财经大学:“第二课堂”也能挣学分

南京财经大学:“第二课堂”也能挣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6个第二课堂学分,否则不能顺利毕业。”《南京财经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这条新规甫一推出,就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热议。

新规:第二课堂必修6个学分

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即将出台的这项新规定,大学四年期间,学生必须通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演讲沟通、社团活动、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途径,获取6个第二课堂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也无法获得学位。

办法同时规定,除了学校设定的第二课堂项目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申请个性化项目,经批准后实施同样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在科研活动、体育竞赛、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者可获奖励学分,并可抵算第一课堂学分;每学年获得3个以上第二课堂学分者,可以优先获得“素质拓展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优先参加学校各类评优评先;学校设立专门的学分册用以记录第二课堂学分,学分册归入学生档案。

赞同:第二课堂应该积极参与

对于这一新规,绝大多数老师同学表示赞同。

大三学生卜乐说,“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纯读好书已经不够了,大学期间还必须锻炼各种能力。学校的新规定可以‘迫使’同学们走出象牙塔,投身实践,了解社会,增强能力,是件大好事!”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0多年的张进教授说,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还与非智力因素直接相关,第二课堂对于锻炼与提升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很有帮助。过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只是学生的自发行为,有的同学热情很高、主动性很强,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几乎从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大学四年甚至没有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这样的“宅男宅女”怎么能够适应社会?张进认为,学校一旦作出硬性规定,就可以促使这部分同学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外人”,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周树永对南财大这一新举措也表示出自己毫不吝啬的赞许。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几乎不怎么接触社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社会交往、团队合作、抗压耐挫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学校此举可以逼一逼“蜗居”一族的学生走出书斋“晒晒太阳”,很有意义。

质疑:第二课堂不该强迫参加

并非所有的同学都能完全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同学说,这一规定让她产生了“被参加”第二课堂的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她认为,第二课堂本来就应该是自愿参加的“自选科目”,不该成为强迫参加的“必选科目”,学生应该有选择权。

另一位同样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生首先表明自己是欢迎学校这一规定的,但他同时表示了自己的疑虑,觉得这一规定实施起来有难度。这位男生分析说,对于那些不想参加活动的同学来说,如果仅仅是为了糊弄学校老师而“被迫”参加,实际效果不会有多好。更何况,第二课堂不比第一课堂上课考试,考核起来也有难度,评价好坏优劣的弹性比较大。

校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

南京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陈翔介绍说,这项新规定20109月才开始在大一新生中开始实施,对目前在校生并无强制性要求。他认为,第二课堂修满6个学分绝大多数学生完全能够做到,因为学校在新规定出台前做了全面深入调研,参照新规定进行测算,大四年级近90%的同学符合第二课堂修满6个学分的条件,有不少同学甚至还远远超过6学分。他相信,学校新规定出台后,大一新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明显增强,他们到大四时的达标比例一定会更高,因该项学分不够而影响毕业的肯定是极少数。

陈翔同时表示,作为一项新规定,虽然对于绝大多数同学不成问题,但对少数从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会产生压力,因此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对于部分同学的担心和疑虑,学校会在新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他相信绝大多数同学最终能理解学校出台这一规定的初衷,这并非是为了为难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各种社会实践能力,打好就业基础。“第二课堂机会很多,只要同学们接受挑战尽力而为,收获的一定不仅仅是6个学分。”陈翔副书记鼓励道。

  (2010-3-2;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