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江苏自主创新须使“创新”能够产业化
“近年来,江苏把自主创新视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良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由了明显提高,但江苏仍然存在‘短板’;,要想保持在全国的领先位置,就必须突破这些自主创新的瓶颈。”同样致力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徐从才教授今日说。
徐从才教授介绍说,与企业微观角度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同,宏观层面的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内涵应该是“进行资源要素有效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绩效)的能力”。它不仅强调“创新”,而且强调“自主”,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产业化、商业化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紧密结合才是“自主创新”。
江苏自主创新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徐从才教授介绍说,江苏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市场成交额虽不断放大,但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比较低;三是发明专利占所有专利比重波动较大,增长不稳定;四是亿元投资创造GDP从2001年开始逐年下降,直到2006年才有所回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
如何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和省域竞争力?徐从才认为,从具体措施来看,江苏的侧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R&D经费(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技术自给率、技术进步贡献率三个关键指标的提升;二是借鉴美国“128公路”、硅谷、德国鲁尔工业区等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江苏实际的自主创新机制和模式;三是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2010-1-13;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