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爱关心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
——南京财经大学辅导员田世红事迹材料

;
; ; 一、个人简历
; ; 田世红,女,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1月生。2002年9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10年担任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08级10级本科(126人)辅导员。
; ; 二、工作情况
; ; 时光荏苒,八年如逝,田世红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一直辛勤耕耘,润物无声。“用真爱关心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是田老师的工作理念,她也在工作中一直践行着这一信念。
尽责——做人贵在言行,责任重在点点滴滴
; ; 1.“8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 八年,从班级辅导员,到学生党支部书记,分工会文体委员,田世红用8年时间默默地书写了一幅辅导员工作记录。在纷杂的记录里,有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琐的学生事务以及同事之间的日常党务交接。从学习别人到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田世红用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责任心,以真爱、真诚浇灌着这一片教育事业的芬芳。
; ;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田老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她经常利用班会或个别谈话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她注重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致力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风、学风。
; ; 真挚的情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础,她经常找学生聊天,把他们当成的朋友,当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她会采取开班会或短信的方式给他们祝贺;当他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她会向长者一样慢条斯理的给他们做引导,让他们走出迷茫;当他们寝室中有矛盾的时候,她会及时、公正而又耐心地疏导、化解他们中的矛盾;当他们沉迷于游戏时,她会利用同学和家长的力量将他们从游戏中解救出来。
; ; 有一种风,它和煦温暖,轻柔细腻,轻轻地拂去心扉的尘埃;
; ; 有一种雨,它清冽甘甜,润物无声,缓缓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 ; 有一首歌,它婉转低回,萦绕耳边,悠悠地唤醒了迷茫的心灵。
; ; 2.“40℃”:烈日炎炎,不辞辛苦
; ; 多年来,田世红坚持做到了无论何时何地必须以学生为第一位,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懈怠,不可以做表面文章,她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 ; ;2010学年刚开学,大一的新生去领书,由于是第一次,需要老师指导。适逢同年级其他带班的同事因家中有急事,正在犯难。田老师说:“我帮你带学生领书。你赶快回去吧。”南京的秋老虎不容小视,烈日下柏油路仿佛都要被烤化,站在艳阳下,普通人都觉得分秒难熬。恰在此时,田老师多年的头疼病又犯了,身体从早晨开始也一直不舒服,她一直忍着不说。由于对其他新生班级不熟悉,和军训教官联系不畅,她来回奔波在操场和领教材之间的路上。十点、十一点、一点点……一直每一位同学都拿到应该拿的书,田老师硬生生地忍着不适站了四个多小时,连中饭都是同事帮忙带领草草解决。这不仅是责任心,也反映了田老师坚韧的性格,以“苦”为乐,大智大贤。
; ; 3.“20天”:迷途羔羊,悬崖勒马
; ;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田老师,他今天也没回寝室……”“他不在学校吗?他没回家……”四处的打听,毫无音讯,一个应该出现在考场上的学生突然消失,田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与家长联系后,田老师对任何该生可能出现的地方都不放过,一日复一日地在附近的小区寻觅,并且发动同班同学四处寻找。在地毯式的搜索无果后,田老师又再次请同寝室的同学到失踪同学的抽屉里逐一翻查,希望能在被遗弃的纸物中找到有用的线索。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一张近期的租房底稿。凭着底稿上的住房信息,田老师几番周折、顺藤摸瓜找到了该生。当单间的门打开时,田老师看到的是一张憔悴不堪的面庞,二十天的失踪,恍如隔世。领回学校,细细地询问缘由,精神疏导,请家长协助,一件一件地处理着善后事宜,听着家长感谢的话语,田老师心里充斥着的是庆幸与欣慰。
执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 1.“9门”:一个补考生的感谢
; ; 本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热忱的心,视自己的学生如子,田世红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她常会遇到一些自我放弃的学生,但是她绝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有一位大三的学生升入大四前仍有9门功课未达标,彼时田老师刚刚接手这个班级,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他谈话。这个同学一开始非常抵触,田世红专门到他的宿舍找他,但这个同学却一直逃避田老师。在一而再、再而三找不到该同学的情况下,田老师想出了个办法,她让他同寝室的同学看到他在寝室时立即发短信通知田老师。这样“三顾茅庐”,该同学终于没办法了,表示“接受”田老师建议。可是在补考前,田老师却听说他的学生证丢了,但是并没有来田老师处开证明。在补考的那天,田老师拿着开好的学生证明在考场外等了他半小时,也不见他的人影,电话也关机。补考结束后,田老师继续不厌其烦地找他,后来他终于被打动了,鼓起勇气奋发向上。一门,两门,五门……就这样,九门功课都通过了,他按时拿到了毕业证书。暑假里学校统计就业的时候,他亲自将合同送到辅导员办公室,对田老师说:“田老师,我一定要将这份合同亲自送给你,要不是你,我是不会有今天的,也不会有这份工作的,真心地谢谢你!”
; ; 2.“星期五”:繁星下的碎语
; ; 每个星期五晚上是田老师的值班时间,她给自己留了一份“特殊作业”:她规定自己将值班晚上用作与学生谈心。从谈理想、谈大学四年与人生规划、谈入学之初的迷茫、想家,到谈考研还是工作、谈家里和宿舍的烦心事、谈心仪已久的女孩……这些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常常带着幸福的表情,回味他们美好的“田老师谈心时间”,而田世红则把这“与学生一同成长”的点滴,作为自己美好的回忆。
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1.“24:00”:夜半钟声,彻夜陪护
; ; 万家灯火早已熄灭,深夜的一个电话铃声把田世红从睡梦中惊醒。工商02级的一个同学突发急性脑炎,在寝室里快昏厥并被校医院送市里的医院了。田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她也立即从家里赶到医院,在急诊室外帮着办理一切手续。急诊室的灯由明转暗,天空由暗开始转明,生病的同学这时也基本转危为安。医生后来告诉家属,幸亏送来得及时,再晚一点,恐怕有后遗证。当夜,在单人病床旁,田老师坐在椅子上陪着尚未醒来的同学,月光从窗中映入,晕染了这对师生的身影,窗外的虫鸣哼唱着这段不一样的小夜曲。
创新——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 ; 1.“4步”:生涯规划,厚积薄发。
; ; 八年来,田世红心系学生就业,创造性开展了系列主题指导工作,推出以职业规划为主线的就业全程教育模式。她将职业指导工作从最初毕业前阶段性指导转为对大学时代全程指导,设计了不同年级生涯规划工作侧重点,提出了“四步走”战略。大一重引导适应大学生活,大二重协助确立目标,大三则则重职业素质训练和提升,大四回归于择业指导和就职前指导。
; ; 2.“20岁”:真诚沟通,童心无限
; ; 虽然已经毕业十余载,但是她有着善于观察、与时俱进的心襟,这让她总是能够抓住生动而闪亮的办法,并且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她采用QQ、飞信等通讯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田田”、“老田”……等称呼在师生交谈中频繁闪现。她爱学生,爱和学生“混在一起”的美妙,所以她能发现那些平时并不闪耀的小火花,从而因势利导,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对于同学们来说,“老田”永远都是二十岁。
; ; 一串数字,串起的是田世红琐碎的日常工作中的片影,如一条青藤,爬上斑斓的岁月。田老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友善和蔼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真心去爱护学生,用真诚去感化学生,书写着爱与希望的篇章。她就像一枚橄榄,朴实而又深刻,平凡但又隽永。
(2011-4-12;;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