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标准出发,每人每天摄取食盐不应超过6克。中国人是典型的‘重口味’!”5月26日,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济济一堂,作为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粮食局举办的“爱粮节粮大讲堂”吸引了不少市民。
“人的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鞠兴荣教授的一句话引发了台下的共鸣,细致入微的建议更让不少市民频频点头。“主食要坚持粗细混合、以粗为主,因为粗粮加工成细粮以后,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1损失高达90%。吃菜时不能只荤不素,要多吃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从健康标准出发,用盐量不超过6克,这个6克的限量里还包括了隐性盐,比如酱油、酱菜中所含的食盐。”鞠教授引用调查数据,中国人均食盐消耗高达12克/天,北京、天津地区甚至高达23克/天。鞠教授还建议,每人每天烹调用油不应超过25-30克,且尽量使用植物油,但不要长期单一食用一种植物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可以轮换食用,或使用按一定比例配比的调和油。
关于饮水,鞠教授说,除了每人每天饮水1200毫升之外,为了达到保健效果,要做到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口渴后才想到喝水,每天早晨起来喝水一杯以稀释血液,临睡前喝一杯水以储备水分。
“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最安全的饮用水,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概念水。”鞠教授强调,所谓富氧水、纳米水、离子水、磁化水、生态水等等,它们有多大作用并不确定,更多的属于商业炒作。
(2013-5-27; 新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 中国江苏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