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网媒 > 正文
〖中国江苏网〗调查显示:新媒体时代多数大学生希望学习如何加强价值判断

;;; 在新媒体崛起时代,大学生是社交媒体使用的有生力量。南京财经大学一项对仙林大学城570名同学的调查表明,新的社交媒体的产生,对大学生媒介参与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媒介相关课程,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社交媒介影响学习,虚拟媒介中的大学生与现实不同

  根据南财大新闻学院“新媒体”小分队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承认因为花费过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而耽误学习。79.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3小时及以下,20.5%的受众每天超过3小时。值得注意的是,985、211学校的学生较普通本科和民办本科的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较小。

  此外,51%的大学生认为现实生活的自己与社交媒体中的自己有明显差别,社交媒体影响正逐渐改变大学生的交友方式与人际关系。同时, 83.4%的大学生认为使用社交媒体交友信任度一般,多与老友联系。

  谣言容易让大学生中招,媒介参与力与活跃度有待提高

  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大学生应对网络信息的态度因此显得格外重要。据“新媒体”小分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实性,82%的大学生选择“大部分相信”,18.0%的大学生选择“大部分不信”。对于社交媒体中重大新闻或言论的潜在信息和社会意义的看法,0.6%的学生全盘接受,34.3%的学生会主动思考,65.1%的学生选择“看情况,有兴趣的思考”。在大学生社交媒体的参与力和活跃度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学生虽然是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群体,但大多数大学生没能充分意识到利用社交媒体参与社会生活讨论的功能,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聊天交友这样的功能上。对待有想法表达的新闻轶事,近80%的大学生表示很少或从不进行评论,19.33%的大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会进行及时评论,只有1.33%的大学生评论会很活跃。

  而985、211学校的大学生较普通本科和民办本科的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和校园动态的关注度更高,越会对社交媒体上重大社会事件或言论的潜在信息和社会意义主动思考。

  多数大学生希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虽然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但缺少社会经验,因此对于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并不高。“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升对是非问题的辨别能力。”“新媒体”小分队的队长韩文鋆说。

  在问卷中,67.89%的学校没有开设媒介课程也没有进行相关讲座,而约56.32%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36.84%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在信息传播中应该有更高的觉悟,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新媒体”实践小分队的指导老师周老师说。

  (2013-09-04 中国江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