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南财要闻
媒体南财
校报在线
南财视频
广播之声
光影南财
宣传队伍
首页
南财要闻
学术经纬
校园动态
媒体南财
南财人物
首页
>
媒体南财
>
网媒
> 正文
〖中国江苏网〗“更难就业季”促大学毕业生转观念 求职者们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1日 00:00
文字:
本站发布
阅读:次
;;; 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寒潮还未散去,2014届毕业生们已经开启了“求职模式”。11月19日,来自省内多所高校的数千名毕业生齐聚
南京财经大学
体育馆,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的首场秋季招聘会。当最多毕业生“撞上”最大留学生归国潮,江苏高校的“求职者们”或迎来“史上更难就业季”。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不少毕业生们开始转变观念,求职时放低身段,更加“接地气”,找工作渐趋于理性。
毕业生渐趋理性,放低身价“抢饭碗”
据初步统计,2014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4.1万,比去年增长0.9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本科毕业生25.3万,同比增长0.8万。此前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近5年来,留学人员回国数量接近80万。其中,有6.4%的海归在江苏就业。蓝皮书还预测,明年海归人数将达到33.5万人以上。最大回国潮将抢走我省不少“饭碗”,对南京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高校毕业生也开始摆正自身位置,求职观念更“接地气”。在南财大举办的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不同于以往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自信心“爆棚”的状况,2014届毕业生对自身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招聘会现场,记者了解到,不少大学生对实习工资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们在选择工作时会把企业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放在第一位。“毕竟才毕业,我觉得锻炼自己才是重要的。”南通大学会计专业的蔡琼说,“从基层做起也无所谓,我更看重在企业的成长空间,实习时工资低是正常的”。家住南京在南财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田甜同样表示,在她看来选择企业第一考虑的是岗位是否与自己专业对口,能不能学以致用,对薪资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宁要南京一张床,不要家乡一套房”。以往很多在宁的大学生都抱有“毕业后打死都不回去”的观念,认为大城市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而三四线城市相对落后,即使有好工作也不愿回去。
在经历过“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很多大学生表示,只要待遇合理,会考虑回到三四线城市工作。“大城市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有好的机会的话可以到苏锡常这些地区去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
一名研三的男生徐同学说,“一二线城市生存、竞争压力大,人才相对饱和,在我看来,低一级的城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企业看重内在美,形象抗压要求高
在南财大举办的招聘会上,共有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粮食集团等45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涉及会计、经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绝大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能力,除特殊岗位外,对于英语六级并没有做出要求。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些企业为了吸引优秀毕业生,投其所好,在宣传海报上展示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甚至以往招聘时讳莫如深的薪资待遇情况也都透明化,着实引起了不少“小伙伴们”的围观。
从现场企业的职位要求上,记者发现,很多公司对“形象气质佳、抗压能力强”做出了明确要求,此外“充满正能量、吃苦耐劳、有激情和责任心”等品质也被用人单位看重。在一家招聘行政专员的摊位前,面试官很仔细地对比每一位求职者的照片和真人,还要求一位戴眼镜的女生摘下眼镜,询问其平时是否化妆、戴隐形眼镜。
南京健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荣福告诉记者,“员工拥有好的形象虽然可以事半功倍,但其实公司有时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内在素质。”他说,刚刚一位女生被当场录用,就因为她的简历上写了一句话,“带着感恩之心诚实之心以及责任感,往前走”。“虽然一开始她的形象能力都没过关,但她由内而外散发的这种气质正好弥补了能力上的缺陷。”
在面试的过程中,杨荣福对求职者的素质能力深有体会,“现在的‘90’后思维非常敏捷,能吃苦耐劳,发展潜力大,这点很难得,”但很多应届毕业大学生留给企业的印象是:和工作相关的能力远远达不到岗位的最低要求,归结于他们在大学时没有好好了解企业的需求、规划自己的专业。没能让面试官看到他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这是非常可惜的。
(
2013-11-20
中国江苏网
)
;
;
返回上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