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南京晨报 扬子晚报〗“大学生节俭意识”成公务员面试考题

  昨天,江苏省招录4900多名公务员的第一天面试在全省同时进行,当天共有13587名进入面试的考生在全省13个省辖市14个考区的531个考场进行了最后一搏。第一天的考题谈的主要是大学生的勤俭节约问题。考生反映:考题材料贴近生活,问的4个问题都较常规,但拿到高分却不很容易。今天面试进入第二天,题本将与昨天不同。“我考了78.6分,面试成绩在我知道的几个竞争者中可能是最好的。”报考江苏省某某局的王先生(化名)在第一时间将报喜电话打给了家人。同样考了78.6分的曹同学,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考上没有。“我考的那个职位招6个人,我的笔试成绩列第11位。”;根据考生反馈的信息,一般来讲,报考省市级机关的面试分数达到80分左右,考上的希望会大些;县市级机关至少要考到70分以上。不过,对每个招考职位来说,究竟能否考上需要看两点:一是,笔试和竞争对手相差多少;二是,看对手在面试中的发挥。今年报考盐城阜宁检察院的张小姐,昨天的面试成绩为74分,在那个考场算高分了。原因是她的笔试、面试成绩都是第一。报考南京市某区工商局的一位考生考了80.8分,结果并没有如愿。原因是笔试考了第一名的另外一位考生面试考了80.4分。
  什么样的考生能得高分?“知识容量大、见识广、思考深、有话说的考生在面试中会取得高分。”昨天,江苏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举例说,一个考生在回答大学生不勤俭问题时就从立法角度讲到我国浪费问题没有立法支持,这就是新鲜的观点,是很多考生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回答就会加分。因为公务员考试测试的是考生的潜在素质和能力,所以公务员队伍更需要选拔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今天,招录公务员的面试工作将继续进行。据介绍,两天的题本内容肯定不同。面试后三天将公布录入名单,一个星期内安排体检。

昨日公务员面试考题

  据考生回忆,昨天的面试材料有两个:材料一说的是,有一调查机构对14到25岁的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比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比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大学生中,经济条件一般和较差的,比经济条件好的节俭意识强。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崇尚享乐主义。材料二说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举办了一场“饥饿行动”,该校63名同学参加体验贫困行动,3个星期的全部消费为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其中包括通讯费、交通费,目的是让大学生在饥饿中学会节俭。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材料后,再到面试考场回答考官所提出的问题。
  面试提问有4个,大概内容是:1、分析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2、由你组织一次饥饿体验的活动,如何组织开展更加有成效;3、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比较成功,当记者在采访你时,有人在现场提出这种活动是走过场,是花架子,你会如何处理?4、你同宿舍有个同学平时消费开支比较大,经常跟你借钱请客、炒股等,你会如何与这样的同学相处?

专家点评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今年面试题的测评要素比较全面,4个问题把测试要点全部考查到了。这次考查的内容很具体,很多考生是大学生,所以考题涉及的内容会很熟悉,非常有现实意义。出题者和考官把握评分标准主要看三方面:第一、考生要讲真话,实事求是;第二、考生分析问题要有广度和深度;第三、要有创新意识,大家都讲的套话不要讲,要有“个性语言”。
  扬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耀解析道:第一题是综合分析题,虽然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看考生能否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第二题让学生组织一次活动,这除了涉及人、财、物的安排问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题是一道压力性题目,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情绪稳定性;第四题旨在通过这个案例,考查考生的责任与进取精神。这次面试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的评分方式,根据所要考查的要素给分,评分过程严谨规范。(2007年7月4日 南京晨报)


附:《扬子晚报》相关报道:试题来自本报大学生“饥饿行动”的报道
  
  
昨天,记者参加了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面试,报考的单位是省台联文员职位,昨天亲历了近9小时等候的“煎熬”,和20分钟面试的“惊心动魄”。 ……15分钟看两段材料
  “第八考场,20号”,下午3点整,在经历了近9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记者终于等到了这一声“呼唤”。
  记者并没有被单独领进考场,而是同其他几位候考者一起,排队被领进了一个小教室。在按照位置坐定之后,监考人员给每一位考生发了一张材料,留出15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阅读材料,并可以在草稿纸上作记录。记者看见,这种新的形式给了很多考生“当头一棒”,一位女生考完后,这样向记者描述说,“看着材料人都傻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形式,也不知道考官会就材料提什么问题。”
  记者看到,材料一共分两段内容,一段是400字左右的现象描述,讲的是现在大学生中,不少学生铺张浪费的奢侈之风有所抬头。还有一段1500字左右的新闻报道,内容是南京财经大学63名大学生自愿参加“;饥饿体验”行动,规定21天只花150元。但是他们的行为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同学在支持的同时,却表示自己吃不了这个苦;也有家长表示提倡勤俭节约要用科学健康的方式,现阶段,只要让大学生做到不浪费就是很不容易的事。这段材料所提及的“饥饿体验”行动,本报去年4月11日曾经报道过,题目就是《3周消费不超150元南财大学子体验“饥饿行动”》。
  15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不少考生仅仅是读完了材料还稍稍做了点笔记,材料就被收走。紧接着,记者被带进了第八考场。推门进入后,迎面而来的是一排7名考官,看到考官们的微笑,记者紧张的心顿时也放了下来。
  中间坐着的是一名50多岁的中年女考官,作为本场面试的主考官,她微笑着请记者坐下,请记者看题纸。“从现在开始,你有20分钟的答题时间,我说完一题你就可以回答,也可以考虑一下再回答。”
  1、分析目前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
  2、如果让你在南京财经大学之后,再组织一次饥饿体验的活动,如何组织开展更加有成效;
  3、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比较成功,当记者在采访你时,有人当着记者的面提出,这种活动是走过场,是形式主义,你会如何处理?
  4、你的同宿舍有个同学平时消费开支比较大,经常跟你借钱购买奢侈品、炒股等,你会如何与这样的同学相处?
  在简单的思考之后,记者表述了自己观点,19分钟后,记者完成全部答题过程,还没来得及向考官致谢,那名女主考官率先向记者微笑着说,“面试结束,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