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江苏商报〗江苏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相当于大企业的5倍

江苏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相当于大企业的5

日前,在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南京财经大学主办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战略创新、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偏高

省工商联副主席、南师大校长助理许崇正教授透露,根据他的实地调研,淮安市的大企业贷款中有25%执行下浮10%的优惠利率,而小企业则没有一家能够享受这一优惠。中小企业贷款中有85%实行利率上浮10%~30%标准,甚至小企业贷款中有20%多执行上浮50%~100%的利率,由此看来,江苏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

许崇正告诉记者,银行为了防范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高的损失风险,按照利率覆盖风险原则,普遍给中小企业贷款执行更高的利率。他从调研中了解到,与淮安市类似,扬中市中小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上浮35%,加上担保费用1.8%~2%,贷款平均成本为9.10%,这还不包括资产抵押、资产评估等中介费用。靖江市中小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上浮25%,担保费用1.5%左右,不包括资产抵押、资产评估等中介费用,贷款平均成本8.14%,比基准利率高出约3个百分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在15%左右。据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约相当于大企业的5倍。

对此,许崇正开出三个“药方“:一是加快建立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从目前我省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自身固有的“只贷不存”缺陷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村镇银行的组建还刚刚起步,一些地级市只有一到两家中小金融机构,苏北有些市甚至一家也没有,只从外地引进少数金融机构。他认为,应该加快建立地区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加快对小额贷款公司银行化改造,中小企业间可以建立互助金融组织,还可以尝试利用行业协会和商会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二是行业、区域间实行差异化政策。我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不同区域(例如:苏南、苏中、苏北)、不同行业(例如:积极鼓励扶持的新能源、生物科技等行业,融资门槛较高的纺织、服装等行业)、不同规模(如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融资差异较大的现象。这种融资结构性问题,使得不同中小企业在资金需求、融资方式、融资期限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客观上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地区、行业、规模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具有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三是让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降下来。他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风险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制定贷款利率,在中小企业利息收入能够覆盖资金成本、管理的成本、拨备的成本的基础上,政策也有所倾斜。

中小企业融资比例与其地位不相称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侯立军教授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比例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也制约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侯立军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其增长速度最为强劲,目前非国有经济(主要是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达70%左右,为社会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还不到10%,这与英、德、美三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占企业债务融资比例61.4%57.4%40.9%悬殊巨大。在当今这样一个“负债经营”的时代,离开了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几乎是不可能的。

侯立军分析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固然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如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够规范、企业规模小、竞争程度高、科技含量低、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社会对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不小偏见甚至歧视,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现象严重,他们更愿意“傍”国有企业这个“大款”,对于资本实力雄厚、经营垄断性高、竞争风险小的国有企业,哪怕他们的资金已经比较充裕,金融机构还是会主动上门“锦上添花”,而对于迫切需要得到资金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却往往不愿意“雪中送炭”,不仅如此,一旦遇到国家紧缩银根,中小民营企业往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金融机构最先想到的就是压缩他们的贷款规模。

虽然党和政府积极鼓励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但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侯立军相关部门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要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如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

;;; 2010-12-8; 江苏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