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扬子晚报〗“青年书法家”学审计

“青年书法家”学审计

姓名:夏阳

学校: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专业:审计专业

最牛项目:书法

20106月,书法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七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并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也许书法并不会成为我的职业,我还会在自己审计专业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但书法已经让我获益良多。人生与书法一样,也是一种艺术,书法中的轻重缓急好比人生的跌宕起伏,得书法真谛之人,定能尽得天地之精妙。”这是夏阳对10年书法生涯最大的体会。

初出茅庐承名师

出生在南京的夏阳自小便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为了管一管孩子的动性,夏阳的父母在他九岁那年把他送到少年宫学习书法。无心插柳柳成荫,小夏阳一下子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他眼中好玩的“游戏”。短短半年,小夏阳的书法便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培训,夏阳的父母几番联系,为他请到一位专业的书法老师——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陈金纯老师。

“有幸成为陈老师的第一个入室弟子,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夏阳回忆说,“我第一次来到陈老师家中,他并没有立马就教我书法,而是目光和蔼地看着我,给我说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时的我实在太小了,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点头应承。在我十多年的书法道路上,我越发深刻地理解了陈老师当时的话语,那就是人如其字、字如其人,要想把字写好,先得把人做好!”

对书法的兴趣和对陈老师的崇拜极大地激发了夏阳学习书法的热情。自从跟陈金纯老师学习书法以来,夏阳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练习书法,从楷体、隶书、篆书、草书到行书,每种字体都要严格训练。“楷体是书法的基础,这是我觉得最困难和练习时间最长的一种字体,头两年我一直在练习楷体。”夏阳介绍道。一张练字纸可以写十二个字,夏阳每天要写二十张纸,也就是两百四十个字,两年下来,就是十八万字。

初练书法都是临帖,这种照葫芦画瓢式的练习很是枯燥,有时夏阳也会趁老师不注意,信马由缰地龙飞凤舞。陈金纯老师发现后,严厉批评他:“你还没学会走路就要奔跑,这种浮躁的心态会害了你!”陈老师启发说,虽然楷体字看上去中规中矩,但其中充满奥妙。“这时候陈老师就叫我停笔看帖,看帖中字的结构、起落、力道,将每一个字都深深映入脑海中再写。按照这个方法,在写字烦躁的时候,我就端着字帖细细品味,有时候看字都忘了吃饭,最后我终于突破了瓶颈,开始走向纯熟。”夏阳这样回忆自己当初的经历。对于一个十一二岁、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每天练字三四个小时令人不可想象,但夏阳戏称这为“入静”,在练字的过程中,他真正达到了人在字中,忘乎所以的境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11岁的夏阳第一次参加重大比赛,就成功入围了全国第一届少年儿童书画展。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银河大奖赛上,夏阳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王澄先生在他的获奖作品下面亲笔题字,称赞其为“小小年纪,大有前途,这就是书坛的希望”。

对于夏阳来说,最关键的一次比赛还是江苏省第七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十八岁以上群体的赛事,如果能够获奖,就可以实现夏阳梦寐以求的心愿——加入书法家协会。200911月,夏阳向组委会递交了参赛作品,而后是长达大半年的等待。20106月,夏阳正式收到了江苏省书法协会的获奖通知,其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七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他也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这一喜讯很快在学校传开,同学们纷纷前来祝贺,惊讶相识多年的朋友竟然“深藏不露”,并希望能得到身边这位小小书法家的“墨宝”。

十年笔墨悟人生

书法带给夏阳的除了乐趣、成功,还有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做人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这是陈老师第一次见我时的教诲,也是我十几年练字最大的收获。陈老师夸我有灵气,有天分,但他说得最多的还是说我坐得住,因为所有的天赋最终还是靠一笔一画练就的。”夏阳说。

十几年来,夏阳从未因为任何事影响到习字,就算在外面遇到怎样的不快,只要一进入这黑白世界,所有的烦恼就都自然抛诸脑后。多年的临帖也让夏阳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字帖上的有些字当初并不符合我的审美,但在反复练习中,我慢慢地领会到了其中的精髓,渐渐发现当初很多不习惯的写法和字形,现在竟然很是欣赏。做人可能也是一样,当你用虚心、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时,便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在博采众长中不断完善自我。”

“现在是电脑时代,很多年轻人已经与书写渐行渐远,提笔忘字就不奇怪了。我很庆幸,在长期的书法练习过程中,我认识了好多生僻的汉字,记住了很多字的繁体写法,背诵了很多古文诗词。”夏阳有些得意地说。“坚持很重要,可能开始源于兴趣,但单凭兴趣并不足以将一件事做好。和我一起练字的同伴,很多人中途放弃了,他们中有的天分要比我更好,真的很可惜。”夏阳在书法中还学到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 2010-10-20;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