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流通业专家在宁会诊菜篮子问题
欲治“菜价高”;先解“行路难”
“一边是市民抱怨菜价太贵,一边是菜农直呼种菜赔钱。”昨天,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的现代商品流通论坛暨全国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年会上,来自全国的流通业专家就“菜篮子问题”进行“集体会诊”。
消费者买菜为什么贵?与会专家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落后及流通环节的种种乱象,对高菜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田头菜价很低,而菜场、超市的菜价却不低,其中缘由何在?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为付认为,田头收购价与菜场、超市零售价之间的巨大差额,确实与流通运输环节中的诸多问题有关。
在场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农产品运输70%- 80%依赖于公路运输,我国恰恰是世界上收费公路最多的国家,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中,中国就占到10万公里。“农产品运输过程中被摩肩接踵的收费站层层扒皮,这些费用最终都打进了成本,老百姓买菜的同时,还要支付农产品运输的公路建设费,这样的菜价怎能不贵?”张为付说。
“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对生鲜农产品运输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过路过桥费。但在不少地方,这一惠民政策并未有效落实。”河北经贸大学的纪良纲教授坦言,有人甚至玩起文字游戏,在设定“生鲜农产品”的范围上做起了文章;有些地方还在过路过桥费之外,设立了有偿办理禁区通行证等其它收费项目;各种名目的罚款比如超载、超速更是屡见不鲜,还有媒体曝光公路罚款与财政分成的内幕——农产品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城里。
蔬菜种植地离城市越来越远,是菜价走高的一个新因素。
全国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柳思维分析说,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原来城市郊区的菜地大都被征用了,副食品跨区域调运比重不断提高,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流通成本增加,还因运输时间大大延长而导致损耗增加,这势必助推菜价上升。
如何才能既为菜农增收,又为市民减负?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等与会专家,现场开出“处方”: “治菜”系统工程首先要从“减费”开始,不仅要监督检查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的收费罚款,还要通过政府出资回购方式,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收费公路(桥梁、隧道);其次,可以通过“农超对接”、农户联合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性,降低生产流通风险;此外,还要通过政府补贴、强化监督等途径,让菜场、超市的摊位费、进场费降下来,回归公益本质。
(2011-5-19;;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