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农村”当“村官”我有优势
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想用知识和头脑去解决“农村问题”
昨天下午,江苏省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宣讲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召开。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在宁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赶来现场咨询。不少大学生已经手握不错的工作,但他们仍然选择当村官。
“有农村生活经验”成竞争砝码
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四女生闵新选择报考无锡市滨湖区,目前她的个人信息已经通过审核。记者在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中查到,截至昨日,无锡市滨湖区30人的选聘人数和553人的信息上传人数形成较鲜明的对比,审核通过人数达247人,“村官选聘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挺有信心,尽力而为”。闵新说。
“最大的优势在于我的农村生活经验。”从小在宜兴农村长大的闵新谈道:“上大学前,帮家里干了不少农活儿如插秧、养猪等,能吃苦,也乐意和农民打交道。”
融入农村生活,不单单意味着和基层百姓协同劳作,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南京邮电大学的沈迎接从簇拥在泰州展台旁的人群中抽身,他报考了泰州高港区,“我来自农村”,农村人的身份让他具备“农村人的思维”,“我了解农村的工作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正需要我们大学生用知识和头脑去解决”。沈迎接说。
“考村官不是为了找工作”
四月时节,已进入应届大学生应聘的关键阶段,记者现场随机采访的几名大学生均表示已有工作聘书在手,如今又报考村官,似乎是职业道路的又一种选择。但闵新认为,“考村官不是为了找工作”。沈迎接也表示,“社区和农村所面临的困境让我考虑做村官。”
“小时候受过许多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帮助更多人了。”知恩图报的闵新始终认为,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团队的成功是大成功,“大学生面对风险和未知,要勇于挑战勇于承担。”闵新告诉记者。
重视待遇和保障无可厚非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有定向招录的公务员职位,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这些条件对我来说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南京理工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谈起对待遇的追求似乎不怎么光彩,但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富二代”、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村官这条道路无可厚非。
(2011-4-15; 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