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收不到小麦成为普遍现象,记者调查——
民营面粉厂闹起“原料荒”
每年春节过完,全市面粉厂就会转入开足马力、全力生产的阶段。但今年春节后,我市不少面粉厂出现了进不到小麦面临停产的窘境。为什么今年面粉厂闹起了“原料荒”?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收购价高于往年,但面粉厂一粒麦子都收不到
江苏海悦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面粉加工厂,每天能加工小麦300吨。往年这个时候,海悦在六合雄州镇的面粉加工厂都是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而今年以来,2条生产线却很不正常,开开停停。
海悦董事长李角强介绍,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白小麦、红小麦最低收购价,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而目前南京市场上每斤白小麦、红小麦收购价格已上涨到1.1元、1.06元,比国家最低收购价高出不少。“不过,尽管收购价格提高了,本地依然无麦可收。”这段时间他先后跑了苏北、河南,差旅费花了不少,依然一粒麦子都没收到。“好在我们有去年采购的库存,还能撑两个月,其他一些库存少的小面粉厂就难讲了。”
追踪:农民没有小麦,国有储备不可轻动
面粉加工厂收不到货,农民手里有没有货呢?六合区竹镇镇仇庄村种粮大户卢永根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没有。”他介绍,南京是稻米产区,小麦本来种的就不多,同时南方人主食是水稻,一般农民是不存小麦的,他去年的100多亩小麦全部被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收购了。
那么,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现在手里有没有小麦?记者来到位于栖霞区石埠桥的南京天悦粮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这个全市最大粮库共储备粮食15万吨,其中小麦库存量有2万多吨。天悦董事长赵家福特意打开一间仓库大门,只见仓库里散装的小麦堆积如山。
记者问,这些小麦能不能卖到市场上一解面粉厂燃眉之急呢?“这可不行。”赵家福斩钉截铁地说,这些小麦都是市级储备粮,正常小麦储备轮换周期为2—3年,按照政策,小麦定期轮换决定权在市政府,企业只是代为保管,市场价再高也不能卖,否则就是违反国家政策,影响粮食安全。
分析:三大原因导致今年面粉企业闹“原料荒”
为什么今年面粉企业闹“原料荒”,记者采访了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李全根。
李全根分析说,一是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去冬今春北方小麦主产区因干旱减产,两大因素综合推高了粮价上涨预期,因此市场上存在囤粮惜售,很多节后要抛货的粮商和农民都准备再看看。二是从民营面粉厂经营层面看。过去粮食加工企业至少要库存原粮3—6个月,但现在的民营面粉厂因为存粮要占用场地、占用资金,为了减少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只建厂,不建库。库存一般只有1—2个月,把粮价波动风险转嫁到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身上,造成如今“断炊”的尴尬局面。三是国有储备数额大,流动性不足。
李全根认为,解决面粉厂“春荒”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市场手段调节,也要加强行政监管。比如国家加快国有储备小麦的轮换拍卖速度,加大市场供应量,通过改变供求比例,降低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民营面粉厂的经营许可,督促他们增加原粮储备,限制上马那些只建厂、不建库的面粉厂项目。
市商务局:不会影响我市面粉供应
本地面粉厂闹“原料荒”,会不会影响全市面粉供应?昨天,市商务局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目前南京市场上地产面粉只占三成,对面粉供应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市商务局介绍,南京全市每天消费2000吨主食中,1500吨是大米,500吨是面粉。其中我市地产面粉只占市场份额的三成,七成左右面粉靠外地面粉厂供应。目前,全市面粉储备充足,品种丰富。地产面粉厂闹“原料荒”不会对市场供应造成影响,市民完全可以放心。
;;;;(2011-2-23;;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