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有人说80后是物质化的一代,重视自我,疏远崇高,告别英雄,似乎是这一代人的时尚。当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却一次次被触动,被激励,被感奋。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也有苦恼和迷茫,但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时代、农村联系在一起,他们如此自然地表达出一种崇高、理想与英雄主义的色彩。
又一曲“青春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回响。
城市与农村的接点
当我奔走在苏北各地最偏远的乡村,采访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摒弃外界制造的光环,寻觅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我看到了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容,连同他们的喜怒哀乐,已经在他们任职的乡村烙下深刻的印记。
大学生“村官”,城市与农村的一个接点。
“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了不起。”这是一位村支书对我说的话,听起来朴实,却道出了大学生“村官”的分量。
这些80后告别城市,因为一种理想,因为一种召唤。尽管他们的同学选择的是另外的成长道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赞许他们、认同他们。但是他们当“村官”的跌宕经历,却是这一代80后在农村的奋斗足迹。
请允许我不厌其烦地写下他们的出生日期,1983年、1984年、1985年·····写下他们到村任职的准确年龄,22岁、23岁、24岁······
真正的豆蔻年华,真正的青春岁月!
但愿若干年后,我们的农村比我们的城市更美丽,我们的农民比我们的市民更富有。理想是通向成功的灯塔。我看过许多大学生“村官”的村情调查报告,他们给所在村勾画的致富远景,也许并不成熟,但透着不甘平庸的青春锐气。我在采访本上写道,这些大学生“村官”就站在理想的起点上。
2007年江苏率先启动大学生“村官”全省统一招聘,将地方性、临时性的政策加以规范之后,北京、浙江、四川、山西等13个省(市)陆续统一选聘大学生“村官”,其他18个省份也有部分市、县开展此项工作。200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制定《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各地实践10年的大学生“村官”招聘,由全国统一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所取代。
2009年至今,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大学生“村官”事业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奔赴农村与贫困与愚昧作战,需要高层的重视,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实施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就是这样的人才,命运由此而转弯,平庸由此而非凡。非凡不一定辉煌,但肯定不一般。少数名字出现在媒体之上,更多名字并不为人知。改变农村,改变社会,宏大的题旨在点滴之中呈现,尽心尽力就会留下痕迹。
在中国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组织,加入高学历的新生代,如同注入了澎湃的新鲜血液。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来自数百所高校,他们所带来的生机、所面临的困惑、所经历的奋斗以及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对我们的城市,对我们的农村,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观念,都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个命题不只属于他们,而且属于我们整个社会。
是的,我们理应更多地关注他们
那些大步行走在田埂上的年轻身影。
敢当一把手
在江苏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中,戈新化当村支书是最早的一个。2007年12月8日上任,这个日子他随口报来,记得非常清楚。五个月前,戈新化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毕业,五个月后,就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他现在职务全称很长: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村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80后村官戈新化,南京财经大学本科生,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别看他的个头在一米八以上,却长着一张娃娃脸,厚厚的眼镜片后面,一双弯弯如月牙的眼睛,显得有几分稚气。老家也是农村的戈新化,用标准普通话讲述他的经历,他对农村建设的看法,你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年轻人。
戈新化当初被任命的是杨楼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支部书记姓王,四十多岁,当过会计、村长,很客气地告诉他,村里有多少人,分几个村民小组,组长是谁。还告诉他,支部党员50人,今年过世一个,现在49人。戈新化说,能不能派个村干部陪我到组里看看。王支书说,不用看了,农村都这样呗。一连几天王支书不冷不热,他就自己骑车下去了。
戈新化的出现,让许多村民感到新鲜。他愿意跑到村民中间,愿意自报家门,接触村民的范围在扩大。他与村干部无缘无故,村民愿意畅所欲言。村里好多矛盾处理不当,老百姓就会有意见。他耐心地倾听,村里有什么麻烦事,村干部是怎么对待的,为什么村民会有意见。他发现,村支书被动应付上面交代的工作,统计,报表,数字,年年相似,而且账目不公开,大家有怨言。至于村民的呼声,似乎没人听。
他对我说:我真是血气方刚,去跟支书谈,碰了一鼻子灰。村干部的作风不改,村里的面貌整体改变,根本就是一句空话。不能取信于民,何以凝聚人心?戈新化想过,当务之急是改变王支书的想法。试了几次,他失望了,看来行不通。
这时,村支“两委”改选即将开始了。戈新化意识到,既然改变不了村支书的想法,也许可以改变村支书。按基层组织选举法,村支书应该是差额选举,村里老党员都说应该选个新人,可是找不出人选。敢当村支书的,毕竟得是能人!大家扳着手指头,数来数去,戈新化开玩笑说,如果没有人,我就来选吧。
没想到,戈新化无意间说出的想法,得到了老党员的支持。你是正式党员,也是副书记,你来竞选,我们支持你!很多村民鼓励他,那时强调“一肩挑”,他在村里公开说,我要参选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站出来,跟前任书记同台竞选,戈新化的胆量够大的了!正式投票选举那天,杨楼村像赶集似地热闹。一张张打上候选人名字的选票,交到村民的手头。村民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投票。
乡政府几乎全部出动,派来二十多个工作人员。一个主会场,四个分会场,每个会场至少有两个乡干部。监票、唱票,紧张而有秩序。乡领导宣布,程序民主,选举有效。戈新化当选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任期三年。村民扛出一个长竹竿,上面挑起一挂一万响的鞭炮,噼里啪啦炸开了,高兴啊。
高票当选的戈新化知道,村里有喜事才放鞭炮,这是村民们对他的希望,他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报答。他如此年轻,底气来自哪里?他说,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我要求自己,一方面为村民做事,一方面从中不谋利。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村干部占便宜。我在村里经手的账目全部公开。一清二楚。兴办公益事业、修路、修校舍,都是老百姓认可的实事。你确实从村里考虑,村民不会计较。
网上评选“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戈新化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村官”。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但他自己看来,和他同样经历的“村官”太多了,他只是在做他该做的事情,自鸣得意太浅薄太无知。他以果敢的魄力理顺了村级财务,又以务实的思路制定了全村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
全文链接地址: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2/12/content_367703.htm
(2011-2-12;;北京日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