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6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京举行,南京科技创新再次获得丰硕收获。记者从省政府相关新闻发布会获悉,我省共有46个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进步奖41项。这46个项目中,我省独立主持完成的16项,参与完成的30项,获奖数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省份第一。南京共有27个通用项目获奖,占了全省的六成。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两大奖项中在宁单位独立主持完成的共10项。
记者注意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16个通用项目中,由我省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的有6项,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多,这些项目全部有南京地区单位的参与。其中南京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以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主持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是2001年以来我市单位首次独立主持完成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有驻南京单位参与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分别为:东南大学、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等参与完成的“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南农大、江苏省农科院参与的“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参与完成的“三峡输电系统工程”,南京财经大学参与完成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另据悉,我省获得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一等奖空缺),全部由南京高校和院所独立主持完成,其中南京大学占了一半,分别为“原子团簇和团簇组装的尺寸效应和奇特物性”项目、“亚洲风尘起源、沉积与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另两项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完成的“中国的乐平统及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完成的“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2011-1-15;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