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新华日报〗自我教育的失败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自我教育的失败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近两天,有两条有关青年的新闻令人深思。

一是,南林大在校园里设置了“校园巡视岗”,让勤工助学的学生戴上红袖章,四处巡视,一旦发现校园情侣的过分亲昵“不当”行为,“红袖章”就要及时上前提醒或制止。

二是,苏州23岁的小伙子,当爷爷一再劝告,要他放弃所钟爱的动漫,继承偌大家业之时,他竟用自断四根手指来“抗争”。

按理说,都是成人了,又是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如何把握文明和不妨碍他人的言行举止,应该自己心中有数,加以克制,却还要同学监督;苏州小伙子即使不想继承家族产业,也有许多可以与家人沟通和解释的方法,何必要自残?恐怕还是不能精神自立,对家庭有过多的依赖。

这里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失败,而这种失败中最大的失败就是自我教育的失败,现在一些孩子成人后仍长不大,不停地“要人管”,也就源于此。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身,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运用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应该都是培养、鼓励和发展孩子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树人,培养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和有能力的“真人”。可现在,我们做的显然不够好,盛行的家庭教育“指令式”和学校教育“填鸭式”都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孩子自我教育意愿和行为的不尊重,从小就削弱,甚至扼杀了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其成年后产生很大的社会不适应。

例如,不少家长护送孩子上学时,都是家长拿着书包,孩子心安理得地空手跟着走,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提出要“自己背书包”了,这时,家长要重视,问问“为什么”,因为这可能是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自我教育的要求,可喜可贺,不可小看,而我们许多家长却忽视了。

尊重和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并不是让孩子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成人要积极引导,特别是做人生价值的引导,引导他们做自身的施教者,从每天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中“看到自己”和“成为自己”,从而受益终身。

我们要把父母和老师的“我要求”转变为孩子自觉的“我要”,就是自我教育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观念和改进教育模式。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也不是家里教训出来的,而是在参与实际活动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发展来的,当然,其中离不开教师和父母的引导。

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些学校已看重这些体验式自我教育了。例如,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生命道德自我教育”上,让孩子听妈妈谈“十月怀胎”的感受,询问自己生下来的体重,以与自己出生时相同重量的负重物(如大米、黄豆、砂袋之类)绑在腹部,带着它度过24小时,不能因任何事情而松绑,学生以照片、摄像、记日记等方式记录这天的生活。南京财经大学曾有63位同学自愿参加的“饥饿行动”,这些同学21天中的全部开销不能超过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这个消费标准是参照城市特困家庭和校园特困生的生活水准而定的,对身体没有伤害。这些同学说,虽然他们以后不可能一直过每天只用7.14元的日子,但他们的确需要这份“饥饿”,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甚至一生。校方及时鼓励和引导了他们的“饥饿行动”。

总而言之,自我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全面、发展、联系地看待事物。善于多方案比选取优,善于换位思考,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奖励和自我解脱等等,让内心充满阳光,自觉自愿地一辈子都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09-11-11; 新华日报;; 顾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