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郝安琪,总是被同学们笑称为“白富美”:典型的江南女孩,人长得漂亮,父母又都是大学教师。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娇滴滴的女孩,龙年春节一过,便自费前往西部支教了。她的举动,在父母看来是“心血来潮”,在朋友看来是“够勇气”,而在她看来,是“充实自己生命的经历”。
“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
;;; “来这里可能是想逃避现在的生活,我需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的生活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在人人网上,郝安琪的留言多多少少流露出此次西部之行的初衷。她告诉记者,很多同学到了大四下半学期,就开始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一轮接着一轮地吃散伙饭、唱KTV,这样的日子让她觉得有些厌倦。当自费去西部支教的念头冒出来时,她也曾被自己吓了一跳,但再三思考之后,她决定去试一试。
;;; 女儿的决定让父母感到十分吃惊。“郝安琪和其他90后女孩一样,算得上是娇生惯养。我们并非不赞成她去,只是担心这是她一时心血来潮的决定,担心她坚持不下来。”她的母亲王女士说。但父母的顾虑并没有打消郝安琪支教的念头。新学期开始,她带着自己攒下的零用钱,只身前往青海省西宁市的湟源县巴燕乡。
;;; 支教第一天结束后,郝安琪很兴奋地给父母打了电话,详细描述了一天的生活。“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我长大了!”
“支教让我变成了灰姑娘”
;;; 刚开始,郝安琪去的是条件相对好些的巴燕乡中心小学,一周以后,郝安琪主动要求去了条件更为艰苦的上胡丹小学。上胡丹小学共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共48名学生。郝安琪的任务是教授所有班级的音乐和美术课。学校没有食堂,教师们一般都是在办公室里搭一个简易锅灶,自己做饭吃,而饭菜只有面片、馍馍和猪肉炖粉条。“一开始我吃不惯,但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郝安琪笑言,“现在,我一顿能吃一大碗炖土豆再加一个馍,而且还觉得很香。”
;;; 郝安琪很喜欢上胡丹小学的孩子,孩子们也同样喜欢她。除了上课,郝老师最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有时甚至就坐在地上疯玩,即使弄得满身泥土也不在乎。“西部缺水,风沙又大,我的外套经常一个月都不洗。小孩用脏兮兮的小手把食物递给我,我也能一口吞下去。”久而久之,以前最爱“臭美”的郝安琪居然成了十足的“灰姑娘”,但她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孩子们对我很好,他们会带我到自己的家里,把最好吃的给我。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很感动、很自豪。”
“有机会一定要回巴燕乡看看”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郝安琪对孩子们的了解越来越多。“与物质上的贫乏相比,支教的老师们或许更应关心这些孩子的心理,尤其是这里的留守儿童。因为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内心都很孤独。支教大学生的到来,可以温暖他们的心,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
;;; 由于要参加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4月中旬,郝安琪离开了上胡丹小学。短短数月时间,她和孩子们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她的学生舍不得她,给她送来了好多礼物,有自己画的画,还有亲手缝制的鞋垫。每每想到这些,郝安琪的鼻子就会酸酸的。“我真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来。那里原来没有音乐和美术课,现在刚开了个头就要走,总是不舍得。”郝安琪说,“如果以后身边有朋友想去支教,我一定要劝他们早一点过去,呆得时间更长一点。”
;;; 现在,在忙碌着准备论文之余,郝安琪已经联系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和网友,他们与上胡丹小学的部分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除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外,还会通过书信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毕业在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年轻的郝安琪有着太多的梦想与打算。但无论怎样,有个小心愿一直横亘在她的心底,“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回巴燕乡看看!”
(2012-4-26; 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