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媒体南财 > 纸媒 > 正文
〖东方卫报〗南财小伙儿大学四年的创业编年史

帮同学印刷资料起家现在自己开培训机构

南财小伙儿大学四年的创业编年史

“努力寻找来的机会,才会给你改变命运的希望。”这是在田凤轩回首自己从大一开始奋斗至今的这段创业经历时,所收获的感悟。在田凤轩看来,所谓“机会”,其实就是“在你身边发生的,平常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正是通过把握这些机会,他才将创业之路走到了今天。

本周的“创业路上”,我们请到了这位着眼小事的学生田凤轩,请他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故事。

受杂志影响想要创业

田凤轩是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08级审计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生于1985年的他,因为家境贫寒,直到他快9岁时才开始读小学。高中时,他还复读了两年,只为了能通过高考离开老家。就这样直到2008年,田凤轩才终于考来南京。

这段少年时的坎坷经历,使得田凤轩对自立自强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在田凤轩的描述里,一本名叫《商界》的杂志给予了他创业的动力。“第一次看到《商界》时,我还在复读。”田凤轩说,《商界》里常常会介绍一些出生平凡,但凭借努力打拼至今颇有成就的商人。“我心想,既然别人可以通过奋斗来改变一无所有的命运,那么我一定也可以。”于是抱着这样信念的田凤轩,来到了南财红山学院。

印学习资料赚了4500

谁知道才来到南京,各种“打击”就迎面而来。“我满心希望能去个大城市上学,有更多的机会,没料到大一和大二我都得待在桥头镇上。”田凤轩说,学校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让复读了两年的他多少有些失落。就在他还没从失落中缓过神来时,从家里带来的钱也用得干干净净,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到了20089月底,一心想要创业的田凤轩,就找到了机会。“当时有一门管理学的课程,老师要求身为班长的我,为班上每位同学印制一份资料。”而当田凤轩找到学校里的打印店时却得知,在这里复印一页纸需要0.2元,打印一页纸需要0.5元。他算了一下,按照这样的价格,这样一本70多页的资料,每个同学要花费近15元才能全部打完。

田凤轩立刻和其他班级的班长联系上,将他们复印资料的任务都包揽了过来。周五课程结束后,田凤轩带着资料从南京赶到镇江的一家打印店,以0.065/张的价格,将1000多套资料全部打印完成。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4500元。

田凤轩还在印制的每本资料上都加上了自己的“LOGO”——“风之轩”。据田凤轩介绍,这是他的网名,印在资料上“是希望使用资料的人能知道‘风之轩’这个名字”。

全校考试资料都是“风之轩”印的

这个愿望其实很快实现了。因为在这次成功的制作资料后不久,“风之轩”创业团队就于2008年的10月中旬组建了起来。初期,“风之轩”一如最初,就是承接学生们的打印复印业务,打出“打印复印统统0.1元的广告”。不过很有商业头脑的田凤轩并不是接一单就算,他会根据“客户”给他的原始内容来推断潜在“客户”的存在。“我会拿着这些资料去别的班级问,看看有没有别人一样需要,这样一来,我不仅能增加业务量,也宣传了团队,再有人想要打印,都会想到来找我。”田凤轩说,他“开发”的这个模式,在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阶段,达到鼎盛——“当时所有学生手上的复习资料,都是来自‘风之轩’的”。

据田凤轩回忆,由于前期的宣传,“风之轩”当时小有名气,“因此考试周到来前,一些同学会将老师划的重点整理成资料,找‘风之轩’复印。”而当田凤轩收到的资料越来越多,他又萌生了新的念头——“将手上的资料整理整合,将不同老师关于同一考试所划的重点叠加后,再制作成‘风之轩’资料,向迎考的同学们推销。”此招一出,市场反响可谓热烈,“许多同学都是慕名来‘风之轩’购买。”

目标锁定教育培训行业

如今的田凤轩正忙着和栖霞创业园区联系,由于“创业园区对大学生有优待,头一年不收租金”,所以他希望能让自己才注册、正等待工商核准的公司进驻到其中。“注册的公司主要做教育培训,针对专业硕士考试的教育培训。”

而之所以选择教育培训领域,不仅是因为田凤轩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也是因为大三和大四时,田凤轩曾担任过一家注册会计师培训机构的校园总代理,有一定的人脉,“而且还恰好认识了一个曾任职一家培训机构,专门辅导专业硕士考试的学长”。田凤轩从这位学长口中得知,“专业硕士的培训目前尚未普及,而且这项考试针对性也特别强,有需求的人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看准了这些的田凤轩和学长一合计,随即在南财仙林校区和福建路校区周边,租下了两套房子用作“教室”,去南京审计学院和南财做宣讲会来“招生”,“如今有50多位学生,已经开始教学了。”田凤轩表示。

不过,虽说田凤轩把创业之路走得红红火火,但他依然常常会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田凤轩深深感到,如果想在创业路上走得更长更久,仅靠他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因此当听说了《双城记》的“创业路上”栏目后,田凤轩主动与本报编辑取得了联系,他希望校园里这些与他一样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同学能通过《双城记》和他联系,共同奋斗。“给更多的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最好的机会。”

;;;;;2012-6-7;;东方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