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踊跃练胆模拟股市
股票市场持续火爆,在校大学生也跃跃欲试。从4月13日开始,江苏省大学生模拟股市大赛正式开赛,来自全省20多所高校的2000余名学子投身股海一试身手。经过35个交易日之后,参赛选手收益率最高的已经“获利”70多万元,平均每个交易日“赚”到2万元。不过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13.2%,全部参赛选手中收益率跑赢大盘的只有10%左右,甚至还有200多名参赛者出现了“亏损”,最多的“赔”了27万多元。
据主办方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老师介绍,大赛组委会给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100万元的虚拟起始资金,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为模拟股市大赛提供了交易平台,所有参赛选手以沪深A股市场股票作为交易品种,按实时行情操作,并规定总换手率不能低于50%,每支股票持仓比不能超过账户总资产的30%。
根据大赛收益率排行榜,“赚钱”最多的选手由于其持仓比不符合比赛规则,无缘冠军,最终获得比赛冠军的是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金融专业学生曹天宇,“获利”62.23万元。
曹天宇告诉记者,他的操作以次新股为主。经过分析,他发现,在大牛行情里,新股上市后都是连续一字涨停,打破涨停板以后,大部分次新股往往还会有新一轮行情,于是,他就加入到次新股“涨停板敢死队”当中。比赛期间,适逢新股密集上市,为他提供了买卖次新股的机会。不过,炒作次新股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5月28日那一天,他的几支股票都是从涨停一下子到跌停。“比赛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一次生动而又刻骨铭心的风险教育。”曹天宇说。
紧随其后的是红山学院学生杨中亮,“赚”了61万多元。杨中亮来自江苏连云港,由于父母都是股票市场的职业炒家,特殊的家庭氛围让他很早就对股票交易产生了兴趣,闲暇时经常会翻阅投资理财的书籍,还特别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经新闻,这些爱好为他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业绩提供了帮助。
参赛的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二学生巢邦略是一位“老股民”。从高中开始,因为他对股票投资有浓厚的兴趣,父母就给了巢邦略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两年多下来,目前的资产已经炒到10万多元了。“父母当初只是想培养我的投资理财意识,没想到我的收益率比我爸爸还好,父母看到我操作策略比较稳健,而且收益率还不错,都准备把他们的股票账户交给我打理了。”巢邦略说。
在校大学生炒股已非个别,对于这一现象,一直是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炒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提高钻研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走向,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
记者在大学校园里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炒股利大于弊。“上专业课更认真了,什么互联网+、一带一路、P2P、工业机器人等概念,过去基本不会关注,现在都会主动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股民说。
对此,南京财经大学经融学院院长卞志村教授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还用传统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炒股现象已不合时宜,简单的提倡与禁止都不可行。卞志村教授说,股市固然有风险,但什么样的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如何控制风险。“炒股切忌一城一池的得失,教训也是财富,巴菲特也不是每支股票都能获利。”卞志村说。
(江苏经济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