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信。在信中家人向他诉苦说,为了一块三尺宽的宅基地,他们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心胸一阔,主动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结果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至今还在。”
; ; 这是不久前,在“廉政文化社区行”举行的首场活动中,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们讲述的历史上著名的“六尺巷”故事。“当天,我们播放了廉政微电影、表演了廉政文化相声,还展出了师生们精心制作的16张图文并茂的廉政文化展板,众多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纷纷驻足观看。”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亚芳说。“‘败’,左边是一个‘贝’,右边是个反‘文’,这说明凡是以贪污、受贿等不正当手段得到大量钱财的人,将来必定身败名裂。”看到“汉字篇”展板上的内容,一位老大爷称赞:“拆得好,解得妙”展板上共拆解了5个带有“贝”字的汉字,它们是贪、贿、赂、败、赃(贜)。对街道和社区的干部们,学生们诵读了一副清代官吏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科苑社区主任张俊认为。
; ; 在一间活动室里,由淳化街道纪工委制作的廉政视频《杜绝腐败 让生活更美好》正在播放;由南京财经大学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廉政微电影《提意见》和《这是……钱?》更是吸引了不少居民。据了解,活动当天共吸引了200多名社区党员和居民参加,大家对这样的教育形式纷纷拍手称赞。
(南京日报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