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新闻网
首页 > 南财要闻 > 正文
第二十一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秦淮河论坛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改革和创新”在我校举办

第二十一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秦淮河论坛在我校举办

9月28日,第二十一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秦淮河论坛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改革和创新”在我校仙林校区工科楼二楼会议室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高校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公共治理改革与创新。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江苏现代财税治理研究院、MPA教育中心、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协办。开幕式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晓东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李群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对30多家参会单位和9家期刊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效。他表示,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本次会议以公共治理改革和创新为主题,举办研讨会恰逢其时,主题突出。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可以展示公共管理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科学、高效、公正的自主性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公共治理改革创新提供极具价值的理论依据。最后,李群副书记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建伟简要介绍了学院情况,对《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行政论坛》《公共管理评论》《治理研究》《学海》《江苏社会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编辑部和国内兄弟院校、媒体机构的协助和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发起人代表梅赐琪副教授以“在每一个人都愿意奔赴的平台上获得决断的力量”为题致辞。他向我校及公共管理学院对本次会议的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一个好的学术平台,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确认的凭借,还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基于道德责任的催促。持续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是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初衷和理想,希望平台越办越好。

在上午的专家论坛中,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何艳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章文光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晓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毅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恩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宏教授分别围绕“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实现途径”“算力、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治理能力变革”“理解中国式:一个学术小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特大城市数字化风险防控的行动策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中国综合应急管理二十年:进展与反思”“知识生产的加速度及其效率——以政策文件为中心的理论分析”“经济功能区战略叠加与空间治理创新”“上级约谈驱动缘何失灵:B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案例研究”等主题进行报告。

在下午的专家论坛中,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颜昌武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李磊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永东教授、《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胡伟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梅赐琪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叶林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罗梁波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容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谭爽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公共管理学院汪超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建伟教授分别围绕“重思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石”“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环境创新网络”“以治理看待发展:治理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狐狸刺猬之喻与学者的通专抉择:从一个老朋友的牢骚说起”“从知道到支招:公共管理学如何创造与应用知识”“从协作走向融合: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治理路径”“公共选择:空间扩张、流程再造和双因素演绎”“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运动式营销:争议性重大决策社会认同的获取机制及理论解释——以M核电站设址决策为例”“新安全格局下社区韧性理论本土化的建构路径”“边界共轭视角下首席数据官的跨边界治理机制及优化研究”展开汇报。

下午的两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数字治理现代化”主题,与会学者围绕12篇论文进行汇报和点评。分论坛结束后,举行了分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黄建伟院长和福建农林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为桂教授交接会旗。

中国人民大学马亮教授代表论坛发起人致闭幕词。他强调,“青年论坛是可预期的精彩绝伦,也是留有悬念的妙不可言,就像我们头顶上的云一样”,通过看云,我们看见自己,也看见所有人,运用“云”思维,开启大智慧,希望青年论坛“更年轻,更深刻”。

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公共治理变革的学术交流和创新提供了平台,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

(公共管理学院)